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②善药。有自山泽来③,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④,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⑤。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⑥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搜集出卖。③指从大山深泽来的采药人带来药材。④雠:出售、成交。⑤直:价值,价钱。⑥蚩:傻,无知。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咸誊清 ( ) (2)冀速已 ( )
(3)度不能报( ) (4)逐利以活妻子( )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逐利以活妻子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
B.或不识遥与券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
C.然谓我蚩妄者亦谬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
D.市人以其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翻译下列句子。
⑴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宋清具有哪些性格。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选自《愚公移山》)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②甚矣,汝之不惠翻译: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甲]段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负盛名的一段话,彰显的是“愚公精神”,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实质的个人理解。
铨四龄②,母日授四子书③数句,抱铨坐膝上教之。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④,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⑤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⑥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⑦,旋⑧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⑨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①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②龄:岁。③四子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④竹丝合所识字: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⑤组绣纺绩:组绣,刺绣;纺绩:纺织。⑥咿咿:指读书声。下文的“轧轧”指织布声。⑦夏(jià)楚:责打。⑧旋:随即。⑨及此:这时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日训十字 ()②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
③与轧轧相间()④儿怠,则少加夏楚()
⑵与例句中“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误,乃已
A.乃密布字印(《活板》) |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C.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 D.屠乃奔倚其下(《狼》)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母日授四子书数句翻译下列句子。
⑴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
①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之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乙巳,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反。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已。
②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而归;复遍历昆山城内外有花之所。
③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溺其美而动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
【注】:①浃辰:十二日。下列句中的“而”与“必得观而后已”中的“而”意义与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虎丘观花市而归 | B.废然而反 |
C.言和而色夷 | D.乃以瓦布之,而动之如初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
B.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伴,如醉如痴。 |
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不相宜。 |
D.作者认为自己与世道不相和,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不能认为它妖。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
⑴穷日夜而为之者穷:⑵或舆或杖杖:
⑶不事王侯事:⑷溺其美而动其中: 动:翻译下列句子。
(1)若余之寻花是也。
译:
(2)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
译: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③欺。”间④问群臣臧否⑤,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馔(zhuàn):饭食。③朕(zhèn)皇帝自称。④间(jiàn):秘密,暗中。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⑵色愈恭,礼愈至()
⑶濂具以实对()⑷善者与臣友()翻译下面句子。
⑴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⑵笑曰:“诚然,卿不朕欺。”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在横线上填空,使课文完整。
本文中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是。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
⑴从流飘荡( )⑵望峰息心( )
⑶经纶世务者( )⑷窥谷忘反( )翻译下列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对本文的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意思。 |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