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臣之妻臣     私:
⑵能讥于市朝        谤:
政卿大夫     委:
⑷三年不又不鸣    蜚: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皆以美徐公今民生长齐不盗(《晏子使楚》)
B.朝廷臣莫不畏王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C.国危亡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D.淳于髡说之隐曰则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简答。
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诚危急存亡之也/塞下来风景异 B.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欣前往
C.不妄自菲薄/付有司论其刑赏 D.愿陛下之信之/射虎,看孙郎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从当前形势出发,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和亲贤远佞。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B.节选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蕴含自己深厚的感情。
C.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在政事安排上为后主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
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中的“汉室”指的是先汉王室。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é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奚:何,什么。
解释加点字。
(1)若知具茨之山乎若( ) (2)异哉小童异( )
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____
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选文作者是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三件往事:不以其卑鄙、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B.从选文分析,先帝临崩所寄大事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表达了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要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选文包含了作者希望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后主刘禅的情感。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秋天漠漠昏黑⑵尔来二十一年矣。⑶先帝不以臣卑鄙⑷至于斟酌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三 顾 臣 于 草 庐 之 中
翻译下列句子。
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文中画横线的诗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忧患意识是贤相圣哲所共有的,请结合两篇选文的内容分析两位作者的“忧”有什么不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 选自《说苑·敬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A.孙叔敖正衣冠而之胡不我于王
B.使臣受吏民之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货其弃于地也
D.孙叔敖拜曰一鼓作气,而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孙叔敖楚令尹公输般楚为云梯之械
B.楚王不知臣不肖夫专诸刺王僚也
C.君谨守此三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足治楚矣域民不封疆之界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C.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D.文章的主旨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