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臣之妻臣     私:
⑵能讥于市朝        谤:
政卿大夫     委:
⑷三年不又不鸣    蜚: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皆以美徐公今民生长齐不盗(《晏子使楚》)
B.朝廷臣莫不畏王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C.国危亡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D.淳于髡说之隐曰则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简答。
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鸦学鹊鸣
南方有鸦,方乳雏。羽毛既具,将教之鸣,曰:“吾音恶劣,为世所嫉,身不能易,请易其子。”
于是,引雏往见乾鹊曰:“吾子,鸦也;而欲习君之声。毋惜为吾子师。异日变恶之善,转世人之嫉以为喜,即亦何敢忘返哺之报!”
鹊受而教之。鹊鸣唶唶,鸦鸣哑哑,两不相入。鹊不胜忿,喙且啄之,爪且搏之。鸦亦不胜苦,而终不能变其哑哑之声。鹊顾鸦笑曰:“汝自鸦种耳,吾不能为汝何。”遣之使归。
鸦归故巢,与其母哑哑唱和,不习而若惯焉者。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不能易:改变 B.而欲 君之声习:学习
C.且啄之喙:啄 D.不习而惯焉者 若:像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异日变恶善以君
B.吾音恶劣,世所嫉故精卫
C.鹊受教之河曲智叟笑止之
D.而终不能变哑哑之声惧不已也

下列对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鸦让儿子拜喜鹊为师学习鸣叫,是为了不让世人讨厌。
B.小鸦没学会,被喜鹊送回了母巢。
C.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做事应遵循客观规律,强行改变终会失败。
D.这篇寓言告诉我们:自身的勤奋学习和老师的耐心指导是成功的秘诀。

古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父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③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稍稍宾客其父 ( )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由天才变为“______”最后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道理本身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阅读文言文。
社 鼠①
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④,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⑤ ,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②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17—490年在位。晏 子:即晏婴,齐国大夫。③社:土地庙。④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⑤案据:安定,“案”同“安”,“据”也是安地意思,这里含包庇的意思。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国何 ⑵鼠 往托焉
⑶以社会 ⑷内则蔽恶于君上
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以社会故也”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翻译下列句子。
⑴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⑵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⑶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
结合上文的内容谈谈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归取之。及反,市罢,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乙)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友人踵 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疑人窃履》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自其足()(2)归取之()
(3)不得履()(4)逾年而事()
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与绝。

A.至 B.故时有物外
C.友人踵楚人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3)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疑人窃履》
结合两段选文,分别说说郑人和友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幼时记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项为之 (2)留蚊于 帐中
(3)以土砾凸者为 (4)一癞蛤蟆也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故时有物外之趣 。
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文中“余”能够获得物外之趣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