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龙眼与伞   迟之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②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③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④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⑤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了的最辛酸的一笔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⑧《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大学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和爱人因为工作忙,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选自《读者》2014年第2期)
文章为什么以“龙眼与伞”为题?
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         ”→“        ”→后悔→“         ”的变化过程。
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⑥小节加点的“最辛酸的一笔”具体指什么。
文章结尾说“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在你心目中,母爱是什么?请仿照文中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不超过80字)
仿句:                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解释加点词语
①天帝使我长百兽 ②以为狐也
③故与之行 ④兽见之皆
与“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而忘操之 B.至之市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翻译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2分)
译文:
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的一类人(2分)

(届中考山东济南卷)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记六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届中考湖南株洲卷)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使(刺史)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群鸟争来 ②其后如此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24.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范与兰
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②建兰三十余缸,大如簸箕。早舁而入,夜异而出者,夏也;早舁而出,夜舁而入者,冬也;长年辛苦,不减农事。花时,香出里外,客至坐一时,香袭衣裾,三五日不散。余至花期至其家,坐卧不去,香气酷烈,逆鼻不敢嗅,第开口吞欱之,如沆瀣焉。花谢,粪之满箕,余不忍弃,与与兰谋曰:“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奈何不食之也?”与兰首肯余言。
③与兰少年学琴于王明泉,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曲。后见王本吾琴,大称善,尽弃所学而学焉,半年学《石上流泉》一曲,生涩犹棘手。王本吾去,旋亦忘之,旧所学又锐意去之,不复能记忆,究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
④所畜小景,有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盆石称之。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与兰珍爱,“小妾”呼之。余强借斋头三月,枯其垂一干,余懊惜,急舁归与兰。与兰惊惶无措,煮参汁浇灌,日夜摩之不置,一月后枯干复活。(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注释】①舁(yú):抬。②欱(hē):吸吮。③沆瀣(xiè):夜间的水气。④粪:扫除。⑤焙(bèi):用微火烘烤。⑥锐意:专心致志。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
文中第③段写范与兰曾跟随两位老师学琴,结果是“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对此你怎样理解?
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都选自回忆录《陶庵梦忆》。请结合两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分析范与兰和张岱在交友方面的共同之处。


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⑵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⑶吕请棋处士他适()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