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面的题。(计10分)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1,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2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3,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4,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5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6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注】 1虎丘:苏州名胜 2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3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4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5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6两脚盘腿打坐。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念无与乐者( ) ②遂至承天寺( )
③但少闲人( ) ④尝秋夜坐钓月矶(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
B.相与步于中庭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
C.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 |
翻译下列句子。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
承天寺的夜色和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委而去之②亲戚畔之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从本文中找出与《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句式相同的句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一)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
(二)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 “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节选自《梦溪笔谈》)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是哪一项?
A.左臂挂念珠倚之 | B.土人亦谓之海市 |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疑不然也
②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选文(一)刻画的是的场景,选文(二)所记的则是这一自然现象。
两段文字都强调眼前之物“历历可见”,分别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马说》)
(二)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日:“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③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郁离子•良桐》)
【注】①斫:砍削、雕刻,在这里指制作。②古款:古代的款识,原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③宕冥:高远幽深貌。宕冥之山,为作者虚拟的山名。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才美不外见/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B.临: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
C.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
D.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从语段(一)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摧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至少答出两点)
语段(一)和语段(二)的意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情节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同北见赵王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①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③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④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⑤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⑥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①传士: 博学之士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③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④不受:不接受尧的禅让⑤社稷之血食: 社稷之神得到祭祀 ⑥孟贲:与后面的“荆庆”,都是战国著名武士。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 B.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
C.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 D.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草鄙之人()②兵固天下之狙喜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同的性格特点
同为劝谏君王,郑同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木兰诗(全文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朔气传金柝朔气(2)雄兔脚扑朔扑朔“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表现的是()
A.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 B.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紧急。 |
C.万里征战的艰辛。 | D.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
文中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否矛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