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多极化趋势出现 | B.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 D.欧盟增加新成员 |
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在于
A.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
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大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
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曾经说过:“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 这表明他主张
A.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保护公民的个人自由 | D.用民主的议会权力来压制行政权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