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③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④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成“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
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
C.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 D.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