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安徽省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抢劫杀害“的哥”的被告人李某进行一审宣判,以犯抢劫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理论探究】李某因抢劫杀人而受到法律严惩,这说明了什么?
(2)【实践探究】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法律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
(3)【实践运用】结合实际谈一下,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你会如何做。
材料一: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就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
材料二: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为他(她)的一生幸福负责任,那么,你就要掂量你有没有这个能力给他(她)幸福,如果没有而奢谈爱情,那就是游戏,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我们中学生之间在交往是建立在纯洁在友谊上的。
材料三:某初级中学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青少年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男女生交往“八提倡、八不提倡”规范,如提倡男女生集体交往,不提倡男女生单个秘密交往等;《广州市中小学生礼仪手册》指导学生:异性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旅游、游泳、散步、跳舞等,要提倡集体行动;异性之间串门,要事先预约,避开洗澡、午休和夜间就寝等时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对男女同学之间出现的“爱慕”心理,你认为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否有必要?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某中学制定的规范,你觉得男女同学之间应怎样才能成为朋友呢?
阅读材料:王平和魏明是好朋友。一天,王平去魏明家玩,魏明正在抽烟,看见王平,就递了一根烟过去,说:“抽一根吧,味道可好了。”王平说:“不,谢谢,你也别抽了,对身体不好。”魏明很生气地说:“是朋友就抽一根,要不然你就走,咱们绝交。”王平很矛盾,到底该怎么办呢?对此,甲同学说,拒绝香烟就是拒绝友情,所以王平应该抽一根。乙同学说,应该拒绝不良诱惑,友情不是靠香烟来维持的。
回答:
你赞同哪个同学的说法?说说你赞同的理由?
材料一: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个新鲜词。有些同学上课时,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晚上就寝,摇个微信躲在被子里和陌生人畅聊;玩游戏、看电子书、在网上吐槽……手机这个美丽的终端让一些同学任意地永远在线。
材料二:下图漫画《真假难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网络交往对象具有什么特点?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至少三点)
(3)请你联系实际为那些永远在线的同学提几点积极的建议。(至少提出三点)
材料一:寇准19岁时中了进士,当时宋太宗选用人才时常问人的年龄,年纪轻的人往往不用。因此有人让寇准增报年龄,这样就会被皇帝重用。寇准却说:“吾初进取,可欺君耶?”
材料二:央视新闻联播曾以《最美的中国人——哥哥的债我们还,不能欠钱落骂名》为题,报道了安徽省霍邱县张仁强、张仁秀兄妹替身故大哥偿还100多万元欠款的事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你怎么看待寇准和张氏兄妹的这种行为?
(2)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或听说了哪些不诚信的事例?(至少举三例)
(3)请你说一说,诚信做人要遵守哪些原则?(答出4点)
认识自己,发展潜能
很多同学从小就立下大志,将来要当这个家,那个家,但进入初中以来,他们大多会觉得自己的能力上不如这个,不如那个。
“你看,黄莹反应真快,老师一提问题,还没等说完,她就举手回答,而且答得相当精彩。”
“为什么我的记忆力不好,老是丢三落四。”
“陈诚好活跃,人际交往能力特强,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我家对面的男孩聪明极了,参加全省数学竞赛获得一等奖,真叫人羡慕。”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挖掘潜能,某校决定开展以“做更好的自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现请你参与:
(1)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大多同学在自我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你能告诉他们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吗?
(3)发掘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该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