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填空:甲文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是                              ;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执策而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B.求其能千里也燕雀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C.初不甚虽乘奔御风不以也(《三峡》)
D.无事然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执策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其道不物喜,不以己悲
C.驽钝材只辱于奴隶人
D.真不知马也真无马邪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比行百里始奋迅。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4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解释下列句中子划线字意思。(4分)
(1)有龙则(2)可以素琴
(3)则商也(4)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翻译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甲文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刘禹锡所提到古贤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古文阅读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下文中的 “阿”、“鄄”和“薛陵”都是古地名。②辟:开垦。③给(jǐ):富裕。 ④事:巴结。⑤万家:这里指一万户的俸禄。⑥馁(něi):饥饿。⑦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⑧饰诈:掩饰,欺诈。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之曰( )⑵然吾使人视即墨( )
⑶誉言日()⑷烹阿大夫及左右誉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根据语段,概括齐国能够“强于天下”的原因。

古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如外人()②便还家()
太守()④病终()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至真无马邪
B.屋舍俨为之怡称快
C.不足外人道也宫中府中,俱一体
D.不知有汉记之而去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怎样的美好理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15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一食尽粟一石 或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食
(3)之不以其道策
(4)执策而之临
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而以“千里马”喻指人才,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思。(4)
(1)渔人甚
(2)便还家
(3)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向路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桃花源的美好恰好反衬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请在表格中各填入一个四字短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解读。

桃花源
当时社会
安定和平


赋税繁重
怡然自得

平等互爱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试举一例,请简要分析。(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