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明代王守仁《何陋轩记》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⑤竹,莳⑥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⑧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⑨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注】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阴暗潮湿。⑤桧:一种柏树。⑥莳:栽种。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⑧信:伸张。⑨化:教化根据要求答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将陋其地 ②因名之曰“何陋”③就石穴而居之 ④记之以俟来者
(2)与 “守仁以罪谪龙场”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C.可以为师矣(《论语》) | D.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就 其 地 为 轩 以 居 予翻译下列句子。
(1)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2分)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文言文阅读。(12分)
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下列各组画框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B.盖追先帝之殊遇/或遇其叱咄 |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D.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以”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策之不以其道 |
C.屠惧, 投以骨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 |
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 |
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 |
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 |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军师.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请写出两例。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衡乃穿壁引其光()⑵以书映光而读之()
⑶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⑷遂成大学()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愿意得到你家的书,读遍它。 |
B.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全部读一遍。 |
C.我愿意得到你家的书,全部读一遍。 |
D.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读遍它。 |
文章表现了匡衡什么精神?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①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1分)
②使 之 冲 烟 而 飞 鸣,作 青 云 白 鹤 观。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强:
②果如鹤唳云端唳: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文章写了“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这两件事有什么相同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1)夏水襄陵
(2)林寒涧肃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内容理解。
(1)认真阅读全文,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
C.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
D.文章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③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明年:第二年。②顾:向四周看。③幸:庆幸。④因为本:于是就根据。⑤道:称道。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
(1)林壑尤美()(2)山行六七里()
(3)晦明变化者()(4)修既治滁之明年()
(5)窈然而深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A.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
B.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 |
C.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 |
D.甲、乙两段花大量笔墨描写山泉,绘声绘色,细腻真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结合乙段的具体内容,说说欧阳修取名“丰乐亭”的深刻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