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明代王守仁《何陋轩记》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⑤竹,莳⑥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⑧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⑨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注】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阴暗潮湿。⑤桧:一种柏树。⑥莳:栽种。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⑧信:伸张。⑨化:教化根据要求答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将陋其地 ②因名之曰“何陋”③就石穴而居之 ④记之以俟来者
(2)与 “守仁以罪谪龙场”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C.可以为师矣(《论语》) | D.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就 其 地 为 轩 以 居 予翻译下列句子。
(1)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2分)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届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曰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也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二)
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 ,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读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 (chóu):校对。②藉 (jiè):借助。③经年:一年左右。④沟洫:沟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 (探求 )
C.谓可将十万 (带领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
A.乃撰《广雅疏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差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先帝不以臣卑鄙
C.全队溃覆,几为所擒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州官亦好事试于一村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既罢官,曰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4)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届四川攀枝花中考)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如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中扮戏孙鞅也,岂不悖哉!”
注释:刑:通“形”。指形成或事实。嘿:同“默”。禽:同“擒”,拘捕,捕捉。
(1)选出与本文“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鞅少好刑名之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C.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汝可疾去矣,且见禽——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届四川眉山中考)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① 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②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④吾亲,失之一也。高尚⑤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⑥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⑦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④殁:死亡⑤高尚:清高。⑥年:岁月。⑦辞:离世。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从“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和“门人辞归养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届四川乐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驾将适野(前往)
B.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知道, 明白 )
C.乃往,身自罢之( 罢免 )
D.文侯怒,任座趋出( 快走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B.克之,以封其子击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文侯应之亦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4)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小题3分)
①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上文《魏文侯轶事》)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届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非知其姓与名也()
②千不得百焉()
③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④则几乎罔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 |
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4)是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