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非知其姓与名也 ( )
②千不得百焉 ( )
③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 )
④则几乎罔矣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 |
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4)是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③,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⑤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坐盗()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
③晏子避席对曰()④故直使楚矣()下列选项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晏子使楚使子为使 |
B.婴闻之齐之临淄三百闾 |
C.寡人反取病焉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D.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翻译下列句子。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然则何为使子?结合甲、乙文段的具体情节,分别评述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点。
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解释各组中划线的词的含义。
①乃复进复 ②对曰对
③ 裂其织裂④自是之后是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
A.呼而问之 | B.以此诫之 | C.而置之其坐 | D.至之市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②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国神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②上:指汉成帝。 ③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下亡以益民②使其言是
③固当容之④勿易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的相同的一项是()
A.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B.策之不以其道 |
C.扶苏以数谏故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朱云认为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
B.朱云面对“罪死不赦”的重刑,仍然牵挂着朝廷安危。 |
C.辛庆忌力谏不杀朱云,结果被摘掉官帽,解下了官印和绶带。 |
D.汉成帝最后听取了他人的意见,修正了自己的错误。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②未知圣朝何如耳?
水 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
(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下列句中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子敬先亡 | B.拔山倒树而来 |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D.远者小而近者大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问候题目(共13 分)
幼时记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划线的字。( 4 分)
① 项为之强()② 怡然称快()
③ 凹者为壑()④ 鞭数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第三段中“ ”最能表现作者观察时神情专注,“
”概括出作者快乐的心情。(2 分)课文记叙了哪三件趣事?你认为作者幼时是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