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2分)
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广故数言欲 B.河曲智叟以应
C.今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下面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一叶落而知天下
B.忘身于无敌国患者
C.追先帝之殊遇笼四野
D.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山溪之险

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2分)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王太尉荐寇准》
王太尉(北宋时人)荐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曾封莱国公)为相,莱公数短(这里为动词,意思是指出别人的缺点)于上(皇上。此指宋真宗赵恒)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对臣子的爱称)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隐瞒),益见其忠直(忠诚正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讥于市朝()(2)上由是贤太尉()
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于徐公卿虽称其
B.皆朝齐莱公数短上前
C.臣之妻私在相位久
D.书谏寡人者莱公数短于

翻译下面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与王太尉均善于劝谏,邹忌_______________劝说齐王,王太尉_______________打动宋真宗。
以现代人的角度,结合两文,就用人之道谈谈你的看法。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文』吴玠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1)吴玠:南宋抗金名将。(2)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3)交欢;结为好友。交,结交。欢,友好关系。(4)姝:美女。(5)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6)却:推辞。(7)初:当初。(8)第:府第,住宅。(9)何以家为;为什么要安家呢?(10)或:有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词的意思。
(1)异二者之为或(2)吴玠服飞素
(3)饰名姝之遗(4)玠敬服益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腾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诫对方也有自勉之意;乙文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对以上观点,联系今天的现实,你有新的理解?请谈一谈。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以激怒其众以:②尉果笞广笞: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为坛而盟 B.夺而杀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祭以尉首 以刀劈狼首 D.陈胜佐之 宋何罪之有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③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②何谓仁君()
③向者任座之言直()④亲下堂迎之()
(2)下列各句与“以封其子击”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屠惧,投以骨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 D.具以假山显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臣闻君仁则臣直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要求自己)。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传》)
[注释]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氍毹(qú shū):地毯。
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友故与之

A.动古人自期 B.其境过清
C.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D.土砾凸者为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博学,歌诗 ②明访其人赠之
③同列之日④绂之而已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绂日:“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
选文中写了王绂的三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行?(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