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文』 吴玠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 (1)吴玠:南宋抗金名将。(2)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3)交欢;结为好友。交,结交。欢,友好关系。(4)姝:美女。(5)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6)却:推辞。(7)初:当初。(8)第:府第,住宅。(9)何以家为;为什么要安家呢?(10)或:有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词的意思。
(1)异二者之为   或      (2)吴玠服飞   素      
(3)饰名姝之    遗       (4)玠敬服     益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腾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诫对方也有自勉之意;乙文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对以上观点,联系今天的现实,你有新的理解?请谈一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寓言故事《鹦鹉灭火》,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相:副词,表动作的对象偏指一方,可译为“它”或“他”,文中指代鹦鹉。③侨居:寄居,寄住。④嘉:赞许,夸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然非吾久居之地,遂② 鹦鹉
入水沾羽④ 然吾尝侨居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

A.至之市(《郑人买履》) B.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C.鞭数十,驱之别院(《幼时记趣》) D.久之,目似瞑(《狼》)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知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
翻译下列句子。
(1)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结合鹦鹉勇敢沾羽灭火的举动,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阅读《临江之麋》 ,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⑥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恐吓。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外:野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自是日抱犬()②犬皆人意()
狎()④麋至死不()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忘己之麋也

A.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B.心乐之(《小石潭记》)
C.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D.治水之法(《治水必躬亲》)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然 时 啖 其 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请你结合文章说说麋鹿至死不悟的原因。 (2 分)

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尊君在() (2)太丘去()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 陈太丘与友()(2) 元方入门不 ()
⑶ 相而去 () ⑷下车之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2分)

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2)上下白()
(3)余饮三大白而别()(4)下船()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③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④,常行而不休者,故⑤难及也?”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②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③常:一定。④置:弃置,放弃。⑤故:通“胡”,何,什么
推敲并解释下列句中“及”字的意义。
①故难②自古今,未尝闻也
③秦王大喜,传璧示美人左右 ④不汪伦送我情
翻译句子。
1.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晏子认为怎样才能容易的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