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伶官传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绳索) (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而皆(背叛)晋以归梁    抑(推究)其成败之迹
C.(装着)以锦囊     乱者四应,仓皇(向东)出
D.(匣子)梁君臣之首 凯旋而(收藏)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与所以失之者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B.①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独伶人也哉
C.①契丹与吾约兄弟②天下笑
D.①自然理也②莫能与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题。
崔昂,字怀远,博陵安平人也,年七岁而孤,性端直少华,沉深有志略,坚实难倾动。
世宗入辅朝政,召为开府长史。时勋将亲族宾客在都下,放纵多行不轨,孙腾、司马子如之门尤剧。昂受世宗密旨,以法绳之,未几之间,内外齐肃。迁尚书左丞,其年,又兼度支尚书。左丞之兼尚书,近代未有,唯昂独为冠首,朝野荣之。
武定六年,甘露降于宫阙,文武官僚同贺显阳殿。魏帝问仆射崔暹、尚书杨愔等曰:“自古甘露之瑞,汉、魏多少,可各言往代所降之处,德化感致所由。”次问昂,昂曰:“案《符瑞图》,王者德致于天,则甘露降。吉凶两门,不由符瑞,故桑雉为戒,实启中兴,小鸟孕大,未闻福感。所愿陛下虽休勿休。”帝□敛容曰:“朕既无德,何以当此。”
后迁散骑常侍,兼太府卿、大司农卿。二寺所掌,世号繁剧,昂校理有术,下无奸伪,经手历目,知无不为,朝廷叹其至公,又奏上横市妄费事三百一十四条。其年,诏删定律令,损益礼乐。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转廷尉卿。昂本性清严,凡见黩货辈,疾之若仇。
一日,帝召昂于御坐前,谓曰:“旧人多出为州,我欲□台阁中相付,当用卿为令仆。”后,九卿以上陪集东宫,帝指昂及尉瑾、司马子瑞谓太子曰:“此是国家柱石,汝宜记之。”未几,复侍宴金凤台,帝历数诸人,咸有罪负,至昂曰:“崔昂直臣,魏收才士,妇兄妹夫,俱省罪过。”天保十年,帝特召昂至御所,曰:“历思群臣可纲纪省闼者,唯冀卿一人。”即日除为兼右仆射。数日后,昂□入奏事,帝谓尚书令杨愔曰:“昨不与崔昂正者,言其太速,欲明年真之。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仆射。”明日,即拜为真。后坐事除名,卒祠部尚书。(选自《北齐书·崔昂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瑞图》案:查,考查
B.昂理有术校:审查
C.俱罪过省:减少,减免
D.祠部尚书卒:最终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帝□敛容曰:“朕既无德,何以当此。”
②旧人多出为州,我欲□台阁中相付
③数日后,昂□入奏事

A.①则②于③因 B.①为②以③乃
C.①则②于③乃 D.①为②以③因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B.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C.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D.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昂接受世宗密旨,整顿当时功臣亲族中放纵之为,使内外肃整敬慎。
B.甘露降在宫阙,魏帝认为是君王德达于天,才降甘露,与文武官员共同庆贺,崔昂也对魏帝表示祝贺。
C.崔昂兼任太府卿、大司农卿时,治理有方,大有作为,消除奸伪之事,揭发霸市浪费之事。
D.崔昂深得皇帝赏识,在金凤台宴饮上,帝历数众人都有罪名,但却赞誉崔昂为直臣,可减去罪过。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左丞之兼尚书,近代未有,唯昂独为冠首,朝野荣之。
②昂本性清严,凡见黩货辈,疾之若仇。
(2)文中说崔昂“本性清严”,请找出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正德六年进士。授魏县知县,征拜刑科给事中。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武宗将南巡,偕同官伏阙谏。
世宗嗣位,巡抚李铎言,发帑金①二十万优恤宣府军民。以汉卿言,并发十三万□大同。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嘉靖元年冬,与同官上言:“陛下轸念畿辅庄田之害,遣官会勘。敕自正德以后投献及额外侵占者,尽以给民。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近者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上涿州薰皮厂、安州鹰房草场,诏旨留用。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大信昭至公也。皮厂起于马永成,鹰房创于谷大用,皆夺民业为□。今马俊、赵霦恃籓邸旧恩,妄求免革,是复蹈永成、大用故辙也。乞尽还之民,而严罪俊、霦,为欺罔者戒。”后父陈万言请营新第,既又乞庄田,内官吴勋等请督苏州织造,汉卿皆极谏。不纳。
应天诸府大旱,帝将鬻淮、浙余盐及所没产,易银振之。汉卿言:“易银缓,非发帑金不可。”帝为发银十五万。未几,复偕同官言:“今天下一岁之供,不给一岁之用,加□水旱频仍,物力殚屈。陛下方躬行节俭,而中官梁栋等奏营造缺珠宝,是欲括户部之银也。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今东南洊②饥,民至骨肉相食,而搜括之令频行,臣等窃以为不可。”报闻。已,又劾席书振济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帝方眷书甚,驿召为礼部尚书,不也。
初,兴献帝议加皇号,汉卿力争,至是,又倡众伏阙。两受杖,斥为民。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天下遗贤,及汉卿,终不召。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
【注释】①帑金:指国库所藏 ②洊:屡次,接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抚李铎言从:率领
B.非所以大信昭至公也全:保全
C.又劾席书振济方乖:乖巧
D.驿召为礼部尚书,不也罪:罪行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并发十三万□大同
②皆夺民业为□
③加□水旱频仍,物力殚屈

A.①于②之③其 B.①于②之③以
C.①之②乎③以 D.①之②乎③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B.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C.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D.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年间,张汉卿与同僚一起上书,建议皇帝下令从正德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
B.张汉卿曾极力向皇帝进谏,反对为皇后的父亲陈万言修建新宅第,又反对太监吴勋等担任苏州织造,但皇帝并没有采纳。
C.应天等府发生旱灾,皇帝打算出售淮、浙两地剩余的盐以及所罚没的产业,换得银两赈灾。张汉卿却认为卖东西换得银两太慢了,要赶紧从国库中拨银赈济。
D.张汉卿曾因席书赈灾违规而上疏弹劾他,请求派遣官员前往调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皇上却非常眷顾席书,不仅没有治罪,还让席书担任礼部尚书。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
②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
(2)张汉卿为官不畏权贵,心系百姓,请结合具体事例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并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十二年,除都督、西凉州刺史。羌胡之俗,轻贫弱,尚豪富。豪富之家,侵渔小民,同于仆隶。故贫者日削,豪者益富。褒乃悉募贫人,以充兵士,优复其家,蠲(注)免徭赋。又调富人财物以振给之。每西域商货至,又先尽贫者市之。于是贫富渐均,户口殷实。废帝元年,为会州刺史,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寻以年老请致事,诏许之。卒,赠泾、岐、燕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二十四史·北史》)
【注】蠲(juān):免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调富人财物以给之振:通“赈”,赈济。
B.莫能防扞:抵御
C.分据险阻,其归路邀:邀请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故事:旧事,先例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B.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C.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D.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褒从小就有不俗的志向,喜欢读书而又不拒守章句,常常是为了从中得到教益,老师因此把他看做奇人。
B.韩褒在雍州缉拿盗贼的时候,采用以盗捕盗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十天之内,就迫使那些逃命在外和隐藏起来的盗贼全部自杀了。
C.任西凉刺史的时候,韩褒采取让穷人当兵,优待其家人,免除他们的徭役等措施,渐渐缩小了贫富差距。
D.在汾州,韩褒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麻痹齐人,使齐人懈怠,而他已事先集中了精锐部队,埋伏在山中,待齐兵路过时,突出伏兵攻击,大获全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2)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鸟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敞,未可用,弗听。鸟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空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韩王。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明年,帝复征夏国。惠自河南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既入敌境,侦候不远,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成请备不虞,惠曰:“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数日,我军未营。候者报夏师至,惠方诘妄言罪,谅祚军从坂而下。惠与麾下不及甲而走。追者射惠,几不免,军士死伤尤众。师还,以惠子慈氏奴殁于阵,诏释其罪。十九年,请老,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辞章再上,乃许之,封魏国王。诏冬夏赴行在,参决疑议。清宁二年薨,年七十四,遗命家人薄葬。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徇:当众宣布号令。
B.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尚:高攀婚姻。
C.诸将咸请备不虞 虞:料想。
D.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策:拄着。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惠英勇善战,军律整肃。他随伯父征伐高丽,全力作战,打败高丽;后来进攻开京,因所辖部队纪律严整,被授官契丹行官都部署。
B.萧惠洞察时局,战宋首功。萧惠分析辽国与宋国的强弱格局,建议皇帝亲征宋国,自己与大兄弟率大军逼近宋国边境,迫使宋国割地增币请和。
C.萧惠移师西夏,智勇俱废。辽帝征伐西夏,萧惠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黄河南进军,已人敌境,轻敌傲慢,险些被迫兵射死。
D.萧惠战败罪重,幸免逃责。他身为驸马都尉,与夏作战,判断战局有误,战败责任重大,但因儿子战死,皇帝下令免去其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对曰①:“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这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笃:厚;祜:福。⑤对:答。
(1)孔子和孟子对于“勇”的认识的角度有何不同?
(2)请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你对“大勇”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