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 。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_______________水浴保温5 min。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最可能是 。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个体占20%。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 。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 。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 ,进化的实质是 。
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称第一代)、经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要在实验室内合成新的DNA分子。
(1)除上述物质外,还必须有 和 方能进行DNA复制。
(2)在第二代的DNA分子中,有 条含3H的脱氧核苷酸链。
(3)在第二代的DNA分子中,含有3H的链的碱基序列是否相同 。
(4)在第五代的全部DNA分子中,有几条不含3H的链? 。
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是
A: C: .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的原则?
。
(3)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若出现 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若出现 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图中镜观察。
(2)①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②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③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B.目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大量的核糖体(细胞内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放入含下列几种氨基酸,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条件,最终合成了一个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N15O17)。请回答:
(1)人体中常见的氨基酸有20种,它们的结构通式是。实验中,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把上述氨基酸通过方式合成多肽。
(2)该多肽链含有个肽键,含有游离的氨基有个,有个天门冬氨酸参与该多肽的合成,其中天门冬氨酸的R基是。
(3)如果得到的一条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改变其中的,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4)若丙氨酸的“H”用“T”(T为氢的同位素氘)来代替,赖氨酸的“H”用“D”(D为氢的同位素氚)来代替,其余两种不变,试想想,在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水可能有:(要求填分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