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 |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 |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干燥pH试纸测定某新制氯水的pH |
B.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溶液 |
C.用图1装置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
D.用图2装置能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推断冶炼金属时可能的方法 |
B.CaCl2、MgCl2晶体都容易潮解,它们潮解的实质是晶体表面吸水形成溶液 |
C.根据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可以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
13.R、X、Y、M、Z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Y、Z的电子层数之和为5,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R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
B.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 > Y >M |
C.单质的还原性:R> M>Y>X |
D.X、Y、M、Z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受热易分解 |
12.下列图示内容的对应说明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
图示 |
![]() |
![]() |
![]() |
![]() |
说明 |
该仪器用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
表示溴水中滴入Na2SO3溶液的PH 变化曲线 |
该装置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 |
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
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0.01mol·L-1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
B.一定条件下,将0.5mol 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 |
C.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
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C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 =2CO(g)+O2(g)ΔH=+283.0 kJ·mo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