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略无阙处( ) 不以疾也( )
沿溯阻绝 ( ) 属引凄异( )《水经注》是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山峡之水是描写对象,但作者为什么先从三峡的山的写起?
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C.以伤先帝之明 |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指出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聊发少年狂(姑且) |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
.请自选角度,对“千骑卷平冈”作点简单赏析。
.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会挽雕弓如满月②奉命于危难之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写一个即可)。词人苏轼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系列山水游记《》之一,作者柳宗元文学成就突出,与韩愈、王安石、苏轼等人被称为“”。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悄怆幽邃().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犬牙差互()
③隶而从者()④斗折蛇行.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和潭中气氛。
.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甲】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①。”如知其非义,斯②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①已:停止。②斯:就。、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2)鞭数十
(3)驱之别院
(4)或告之曰、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保待来年?、乙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适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雌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失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夫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阡陌交通()便要还家()
无论交通()处处志之()、填空。
(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
是,现在的常用义是。
(2)我给桃花源外的图景取的名字是。、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
、翻译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不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文中有些
地方已经做了暗示。请找出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找出3处)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A.要求 | B.寻找 | C.追求 | D.哀求 |
.把“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一句译写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
B.今天如果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
C.如果您今天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
D.今天您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
.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