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略无处(             )         不以也(            )    
沿阻绝 (             )        属引凄异(              )
《水经注》是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山峡之水是描写对象,但作者为什么先从三峡的山的写起?
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慢。④蚤:通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好语似珠

B.

好学不倦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句: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

(4)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文言文阅读

蔬食

(清)李渔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选自《闲情偶寄》,有制改)

[注]①脍:细切的肉。②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贤王。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B.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C.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D.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丝不如 水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B.

木食 各隐卷底褶中

C.

崇俭 俭养德

D.

得以有 属予作文以记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

B.

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

C.

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

D.

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在于“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即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使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

B.

寡君亲以为戮 欲:欲望

C.

欲速齐 至:到

D.

其所唱适宜 走:奔跑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3)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

B.

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

C.

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

D.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B.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C.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D.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