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B.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C. |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D.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 |
B. |
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 |
C. |
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 |
D. |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 |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
B. |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
C. |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
D. |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
古诗文阅读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去所失,悉推豕偿之。主人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偿之方去。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豕:猪③执勤:执手做工。④耆老:老人。耆,老。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延及他舍(延长) B.梁鸿家贫而尚节(尊崇)
C人许之(同意) D.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平常)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乃寻访烧者蒙乃始就学 | B.梁鸿家贫而尚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C.悉还其豕稍稍宾客其父 | D.悉推豕偿之忽啼求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②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梁鸿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梁鸿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述。
阅读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吾日三省吾身②鞭数十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 B.故时有物外之趣 | C.观之,兴正浓 | D.鞭数十,驱之别院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____
陶后鲜有闻香远益清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莲”却还写了菊、牡丹,目的是什么?
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请说明理由。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共8分)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下列词语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把酒临风 |
B.得之心而寓之酒所识穷乏者得我 |
C.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 |
D.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 |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佳木秀而繁阴秀:
(2)苍颜白发苍颜: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颓然乎其间结合第②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乐亦无穷”的原因。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17分)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A)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清·林嗣环《口技》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B)”款扉⑤叩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清·徐珂《乔山人善琴》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B.几欲先走 |
C.款扉叩之 | D.今客鼓此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 B.以为妙绝/以为且噬己也 |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
将文中A、B两处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B)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表演者技艺精湛,【乙】文还表现了什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