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延:引领

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行道之人弗受。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

【注释】①庸:岂,表示反间的语气。②出:超越,胜过。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④不:通"否"。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A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B.吾从而师之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作《师说》以贻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文帝遣冯唐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 我,独无间处 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 士卒,五日一椎牛 ,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 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椎牛】杀牛。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

【劳】:慰问

B.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C.居无何

【居】:经过

D.使人称谢

【称谢】:道谢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行道之人弗受

B.天子且至/年且九十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

D.天子为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作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

B.上片首句中"狂"字为全词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词风格。

C.下片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企盼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

D.词作选材、语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

(4)下面对《周亚夫军细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

B."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

C.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

D.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5)下面对《文帝遣冯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和前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

B.故事开头的"怒"体现文帝真性情,结尾的"说"显示文帝大胸襟。

C.文帝责怪冯唐,并不是怪他对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说话不分场合。

D.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

(6)请用三个"/"给《文帝遣冯唐》一文画线处断句。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 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 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遏其生气(抑制)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

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颍川太守髡 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 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 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 ,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②伛,驼背。③绥,安抚。④恣,听任。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元方称颖川太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

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之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

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

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子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足下言何其谬也!

②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深矣常有以自下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性行淑均   

②拥大盖,策驷马   

③身相齐国   

④晏子怪而问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其夫为相御

其后夫自损抑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5)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①诸葛亮的标准:   

②晏子的标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