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当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吃得精、吃得好,吃得有品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该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让观众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其中的每一种食材、每一种制作工艺,都在展示着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该片不仅刺激了人们的味蕾,还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勾起了无数华人拳拳游子心和深深故乡情。该片播出后,受到了广泛赞誉。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1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抗震救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玉树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以后,社会各界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纷纷捐款捐物,为受灾群众奉献爱心。
(1)请选择一项上述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A.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请运用你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的依据。

2010年4月胡锦涛在出席“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四国政治体制、发展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不尽相同,却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这充分证明了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历史文明可以相互借鉴,不同文化传统可以相互交流,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时代特点。(共17分)
(1)请回答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有哪些原理?
(2)请运用两个矛盾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某校高一学生在以“走进低碳生活、加强低碳合作”为主题的研究型学习活动中,收集、整理了大量材料,我们节选其中两则。
材料一:近年来,气候问题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G8会议、APEC会议和联合国大会的重要议题。在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美国和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2012年后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等问题交锋激烈。大会最后一刻,受到广泛批评的美国代表做出让步,使得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相关协议得以通过。
材料二: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到2012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主张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1)假如你代表小组汇报,你会如何阐释各国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从“交锋激烈”到“达成协议”的缘由?
(2)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国际社会如何就“走进低碳生活、加强低碳合作”问题进行合作

1951年,玉树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藏民族自治洲。近60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族群众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为感受民族情怀,某校高一(1)班同学开展了“走进玉树”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品亲情:
“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这是65岁的仁措达丁对玉树灾区各民族团结协作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
(1)运用民族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
心连心:
“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玉树强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亲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同人民在一起!”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情牵玉树震区、心系灾区人民,第一时间部署这场营救生命、保障民生的艰巨斗争,或亲临一线指挥救灾,或部署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2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人民在一起”?

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倾心的交谈,总理对每一个现实而直言的话题都回答得认真而坦诚。他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1)在我国,公民参与决策制定的渠道有哪些?
(2)政府为什么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