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陈汝咸,字华学,浙江鄞县人。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县中赋役故责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缘为奸。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民乐输将,赋无逋负。
俗轻生,多因细故服断肠草死,挟以图财。汝咸力惩其弊,令当刑者掘草根赎罪。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毁学宫伽蓝祠,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表章之。归诚书院,乃黄道周讲学地,为僧据,逐而新之。无为教①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籍其居为育婴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将于漳浦开堂,却止之。修文庙,造祭器,时会邑中士绅于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之一变。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多方抚恤,虽灾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将入海,发兵击之,走山中。密招贼党,诱擒其渠曾睦等,余党悉散。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其罪,责以招抚。诸盗归诚,海氛遂清。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盗,调使治之,县民请留不得,构生祠曰月湖书院,岁时祀之。汝咸至南靖,诸盗自首就抚,开示威信,颂声大作。
四十八年。内迁刑部主事,擢御史。会海盗陈尚义乞降,汝咸自请往抚。圣祖命郎中雅奇偕汝咸所荐阮蔡生往,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擢通政使参议。五十三年,命赴甘肃赈荒,徒步穷乡,感疫,卒于固原。漳浦士民闻之,奔哭于月湖书院,醵金置田,岁祀不绝。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有删节)
【注】无为教:创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教义近于禅宗南派的教派。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乐输将,赋无逋负逋:拖欠 |
B.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葺:修筑 |
C.男女群聚茹蔬礼佛茹:吃,食用 |
D.诸盗自首就抚 就:接受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陈汝咸为官兴利除弊的一组是(3分)
①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 ②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③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④无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⑤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⑥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证人社讲学时,陈汝咸的父亲受到大儒黄宗羲的称赞;陈汝咸自幼深受父亲影响,长大以后也不同凡响。 |
B.漳浦县户口登记情况长期混乱,猾吏趁乱为奸。陈汝咸任知县后,亲自审核,重新登记,清除了多年积弊。 |
C.陈汝咸深谙治民之道,重视文化建设,教养兼施,多措并举,改变县内多年的陋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D.南靖多盗,上级调陈汝咸前去治理;漳浦士民请求留任,但未获准,于是就为汝咸修筑生祠以表感念之情。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4分)
⑵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其罪,责以招抚。(3分)
⑶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3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②。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③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④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①中涓:宫中太监。②黄冠:代指道士。③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指太子。④碣石:位于河北昌黎。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克:能够 |
B.将尽厥职焉厥:他的 |
C.既反国而隐焉反:通“返”,回到 |
D.相与泫然泫:雾气潮湿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作者复国之志的一组是
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②挟东宫二王以出也
③有松可荫④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也
⑤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⑥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⑤⑥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范养民,从小读书,喜好《楚辞》及诸子经书,涉猎广泛,学问渊博。在朝为官做太子少傅,后来弃官离家来到华山当道士,仍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 |
B.像古代的伯夷、叔齐那样住在山野,采集着野菜,并且互相谦让着吃,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范养民的心愿。 |
C.即使天气睛明,雾气散尽,站在华山顶上东望,也仍望不见“宫阙山陵”的半点影子,但范养民一定曾多次长久地东望过。 |
D.全文的中心是描述庵的规模和环境,主旨是歌颂和赞美庵主范养民的人品和操守。 |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下列各句都有实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 | B.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
C.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 | D.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起死回生(死、生:动词作名词,死人、活的状态) |
B.气象万千(万千:数词作动词,呈现各种姿态) |
C.取长补短(长、短:长久,短小。) |
D.荣宗耀祖(荣、耀:使动用法,使……光荣、使……荣耀) |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祸国殃民(祸、殃:名词作动词,危害、殃及) |
B.身体力行(身、力:名词作状语,亲身、用力) |
C.扶危济困(危、困:危险,困难。形容词作动词) |
D.惊天动地(惊、动、地:使动用法,使……受惊、使……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