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为了测定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中Cu2S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装置。实验时按如下步骤操作:
A.连接全部仪器,使其成为如图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称取研细的辉铜矿样品1.000g。 |
C.将称量好的样品小心地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
D.以每分钟1L的速率鼓入空气。 |
E.将硬质玻璃管中的辉铜矿样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发生反应为:Cu2S+O2=SO2 +2Cu。
F. 移取25.00ml含SO2的水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0.0100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重复滴定2—3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辉铜矿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并且全部被水吸收,则操作F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判断滴定已经达到终点。
(3)若操作F的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辉铜矿样品中Cu2S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滴定 次数 |
待测溶液的 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4 |
21.03 |
2 |
25.00 |
1.98 |
21.99 |
3 |
25.00 |
3.20 |
21.24 |
(4)本方案设计中由一个明显的缺陷影响了测定结果(不属于操作失误),你认为是 (写一种既可)。
(5)已知在常温下FeS 的 Ksp= 6 . 25 × 10 -18, H2S 饱和溶液中 c (H+)与 c (S2-)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c2 (H+) ·c(S2-) =" 1" . 0×10-22。在该温度下,将适量 FeS 投入硫化氢饱和溶液中,欲使溶液中c(Fe2+)为 lmol/L,应调节溶液的c(H十)为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一套实验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
A中盛有乙醇、浓硫酸和醋酸的混合液,C中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
乙醚 |
乙醇 |
乙酸 |
乙酸乙酯 |
沸点(℃) |
34.7 |
78.5 |
117.9 |
77.1 |
(1)浓硫酸的作用是;
(2)若实验中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作用,则表示该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3)球形管B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4)反应中所用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
(5)从C中分离出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分离出__________,再加入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某同学用胆矾晶体(CuSO4·5H2O )配制0.040mol/L的CuSO4溶液240mL,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还需要哪些玻璃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
(2)请写出该实验的简要的实验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胆矾g③④转移⑤洗涤并转移⑥定容⑦摇匀
(3)下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4)该同学在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一瓶配制好的稀CuSO4溶液,因时间过长,标签污损,为检验它就是盛有CuSO4溶液,请写出检验SO42-实验操作及现象。
已知木炭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两种+4价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以及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有亚硝酸钠(NaNO2), 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和连接用的乳胶管已经省略)。
(1)为了完成该实验,虚线框内还需要连接B~E四套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a→( )( ) →( )( ) →( )( ) →( )(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连接好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滴加浓硝酸,点燃酒精灯,通人氮气的主要目的是。
(2)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硝酸的操作:。装置E中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有。
(3)装置C的作用是。
(4)某同学经查阅资料后发现亚硝酸是弱酸,性质不稳定,室温下易分解成一氧化氮。装置D中充分反应后,设计实验证明D中是否有亚硝酸钠生成:(写出检验步骤及现象)。
(5)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将I一氧化为I2,该反应常用于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溴化钙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溴化钙可用作阻燃剂、制冷剂,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制备溴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使用的氢溴酸的质量分数为26%,若用47%的氢溴酸配置26%的氢溴酸5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2)已知步骤Ⅲ的滤液中不含NH4+。步骤Ⅱ加入的试剂a是,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的目的是、。
(3)试剂b是氢溴酸,步骤Ⅳ的目的是。
(4)步骤Ⅴ所含的操作依次是,过滤。
(5)制得的溴化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测定其纯度:
①称取 4.00g无水溴化钙样品;②溶解;③滴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④;⑤;⑥;⑦称量。若得到1.56g碳酸钙,则溴化钙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两位小数)。若实验操作规范而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是。
甲同学进行Fe2+还原性的实验,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步骤一:制取FeCl2溶液。向0.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得pH<1。
步骤二:向2 mL 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5滴5% 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 mol•L-1、pH约为5),观察到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2)甲探究步骤二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II.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III.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变红,通入O2,无明显变化。
实验I的说明;
实验III的目的是。
得出结论:溶液退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42-。
(3)甲直接用FeCl2·4H2O配制mol•L-1 的FeCl2溶液,重复步骤二中的操作,发现液体红色并未褪去。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I.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红色液体和滴加了KSCN溶液的FeCl3溶液,前者有丁达尔效应,后者无。测所配FeCl2溶液的pH约为3。由此,乙认为红色不褪去的可能原因是。
II.查阅资料后推测,红色不褪去的原因还可能是pH较大时H2O2不能氧化SCN-。乙利用上述部分试剂,通过实验排除了这一可能。乙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步骤 |
试剂及操作 |
现象 |
i |
生成白色沉淀 |
|
ii |
向i所得溶液中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