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东南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西汉时期 | B.三国时期 |
C.南宋时期 | D.隋朝时期 |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条即可)
(12分)近代以来,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饱受屈辱,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断抗争,使中华民族取得独立,走向富强。请仔细阅读下列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时间轴,把相应的空格处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观察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什么性质的国家?哪一重大事件改变了这一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什么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一重大理论?
③你从上列时间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得出什么认识?
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表,完成有关古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探究活动。
【思想文化篇】 |
材料一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 |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的思想观点。这个观点属于哪一学派?这个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
|
【文学艺术篇】 |
材料二![]() |
(2)材料二中图一是谁的作品?它的体例有何特点?图二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作者是谁?他被后人称为什么? |
|
【科学技术篇】 |
材料三![]() ![]() 祖冲之毕升 |
(3)材料三所示人物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请你任选一位,举例说明他的主要成就及成就的地位? |
|
![]() |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华民族有哪些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
||
华盛顿、拿破仑和孙中山分别是美国、法国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材料三这是一位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的……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他在那个时代中的非凡表现,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四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l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评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一中华盛顿被视为“战争第一人”的原因。(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指出拿破仑为什么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1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作者的“感谢”和“欢乐”的不同原因?综合材料三、四,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中三幅图片的发明分别推动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有人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请根据图二的作用概括说明。(4分)
材料二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l957—l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
——引自《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年)》
(2)你认为中国错失这三次机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任选一次作答)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由此可以吸取哪些教训?(2分)
中国对外交往经历了古代的朝贡外交和近代的屈辱外交,而现代中国的外交观念和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05—1433年,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西洋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岳麓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1949—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发展的总趋势如何?请列举一例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70年代外交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