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哺乳动物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各部分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
(2)精细胞变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中的很多结构会消失,而细胞核和线粒体都保留下来,为什么?
(3)为什么精子中的线粒体集中在尾部?
(4)请回答下列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有关的问题:
①精细胞经变形后,高尔基体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的________能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②某动物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________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__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若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则表明卵子已完成了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分割移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显或隐)性突变。
(2)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
(3)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选取甲、乙后代的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有人用低温处理不同品种的水稻秧苗,实验中水稻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品种1,- - -品种2),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叶绿素含量曲线的走势分析,品种更加耐寒。
(2)据图可知低温处理能影响光合速率,究其原因,除了低温能影响叶绿素含量外,低温还能,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3)在叶肉细胞中,CO2产生和固定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
(4)如果图示曲线为净光合速率且实验在较低光照下进行,适当升高温度后,图中的曲线将
(填“上”或“下”)移。
(5)有人推测,低温还使叶片光合作用产物向其他部位的运输速率下降。为了证实该推测,某学生将光下正常生长、长势相同的植物均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低温处理,另一组在条件下处理,两组均在处培养以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植物实验处理前后单位面积叶片的干重。他认为,若检测结果是低温下的叶片干重变化量较小,则可证明该推测。你认为这一做法能否达到目的?
为什么?

下图表示膝跳反射时,神经支配同侧下肢屈肌和伸肌之间的协调作用。请回答:

(1)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_____个神经元构成,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传入神经是A、B、C),当受到刺激时,该神经纤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原因是。若B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则神经元D上(有、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膝跳反射中枢位于_________,该中枢的活动可受到______________的意识支配。

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供体和受体之间)空间位置的置换;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胚胎移植过程中两次使用激素,第一次常用,目的是同期发情处理,作用对象是,第二次使用,目的是做超数排卵处理,作用对象是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生长的“酸生长假说”(如图所示):生长素与受体结合,通过信号传导促进质子泵活化,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排到细胞壁,使细胞壁pH下降,多糖链被破坏而变得松弛柔软,纤维素的纤丝松开,细胞的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细胞因体积延长而发生不可逆转地增长。回答下列问题:
(1)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作用于细胞的首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推测靶细胞上具有的能与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蛋白很可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材料信息及图示推知,细胞吸收生长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生长的“基因活化学说”:生长素与质膜上的激素受体蛋白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信使,并将信息转导至细胞核内,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除阻遏,__________(请用已学知识完善该理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