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血渍
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
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 ℃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据此回答:

(1)②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①是花药,则④是___________植株,继续对其染色体加倍处理可获得正常植株,该育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__________。若利用此项技术制造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________(填编号)。

回答下面Ⅰ、Ⅱ小题。
Ⅰ下图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1)在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中,最可能采用的基因运输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过程中,若受体细胞为体细胞,则过程⑥的两个主要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要确定转基因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如果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检测抗虫基因是否表达,则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荧光分子等标记的抗虫基因做探针检测___________。
Ⅱ人类有一种不能同化半乳糖的病——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半乳糖的正常代谢途径中,必须先转变为葡萄糖的衍生物(物质丙),才能氧化供能。半乳糖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途径有:半乳糖物质甲;物质甲+物质乙物质丙+物质丁;物质丁物质乙。已知分别控制酶Ⅰ、酶Ⅱ、酶Ⅲ合成的基因A、D、E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细胞内的酶量与相应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比。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右表是他们设计的调查结果记录表。由此判断,他们的目的是调查半乳糖血症的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对象
表现型
10区
11区
12区
合计








正常








半乳糖血症








(2)下面是某半乳糖血症患者和他的父母及纯合正常人体内三种酶的活性比较表(表中数值代表酶活性的大小,且数值越大,酶活性越大)。请分析该表并回答:


平均活性mmol转换(小时·g细胞)(37℃)
酶Ⅰ
酶Ⅱ
酶Ⅲ
正常人(AADDEE)
0.1
4.8
0.32
半乳糖血症男患者
0.06
0.02
0.35
患者的正常父亲
0.05
2.5
0.17
患者的正常母亲
0.06
2.4
0.33

①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此类遗传病不仅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半乳糖血症患者的人群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的个体,正常人体内的三种酶的平均活性共有_________种情况。
②该患者的正常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该患者的母亲已再次怀孕,家族中无红绿色盲(基因b)病史,则胎儿的基因型为AaDdEEXBXB的概率是___________。
③若该患者经基因治疗康复长大后与一个酶Ⅰ、酶Ⅱ、酶Ⅲ平均活性依次为0.11、2.6、0.32的女子结婚,却生了一个酶Ⅰ、酶Ⅱ、酶Ⅲ平均活性依次为0.11、4.9、0.33的儿子,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患者体内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精子,且这种精子完成了受精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科研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右表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和植株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请回答:

外界CO2浓度(umol/h)
实际光合量(u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1klx
0.1
0.1
0.1
0.1
2klx
0.27
0.44
0.61
0.78

(1)从以上研究可知,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番茄植株分别在图中N、B、F时,限制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中,共同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2)在图乙中DE段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曲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给大棚中的番茄植株一定量的14CO2,则在适宜光照下,14C首先会出现在番茄植株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化合物中。
(4)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h,这与图乙中__________点对应的光合作用情况类似。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27u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___________。
Ⅱ.苯丙酮尿症(简称)患者的血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超标。为了检测新生儿的血液中苯丙酮酸是否超标,请你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原理:枯草杆菌在含有其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若用滤纸吸取患儿血液干燥成血斑,将带有血斑的滤纸覆盖于含有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因苯丙酮酸含量超标,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被分解,枯草杆菌可正常生长。
(2)材料用具:带有待测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甲,带有健康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乙、枯草杆菌菌种、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相同的培养基、接种环、培养箱等。
(3)实验步骤:
①分别向相同的细菌基本培养基A、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在A、B培养基上接种枯草杆菌菌种;
③将滤纸甲覆盖于A培养基上,将滤纸乙覆盖于B培养基上;
④将A、B培养基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培养基上枯草杆菌的生长情况。
(4)实验分析:
①将滤纸乙覆盖于B培养基上的实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配制培养基时,从枯草杆菌的代谢类型上看,应注意添加_____________类碳源;若在配制细菌培养基时加入了伊红和美蓝,则该培养基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Ⅰ.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现有三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b),且每管中雌雄各一半。管内雌雄果蝇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B 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C管:雌雄果蝇均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请你根据上述结果判断: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三个试管中的亲代白眼果蝇的性别依次是________,C管中子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雌、雄果蝇中既有灰身又有黑身,请通过一次实验,探究这一对基因是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1)该探究实验选择的亲本的表现型为:雄果蝇____;雌果蝇____。
(2)该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是:(可以利用遗传图解辅助说明)

Ⅰ.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子,请据图回答: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Ⅲ-8的基因型是____。
(3)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
(4)假设Ⅲ-10和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
Ⅱ.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CGG重复次数(n)
n<50
n≈150
n≈260
n≈500
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
50
50
50
50
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
1000
400
120
0
症状表现
无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此项研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