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 -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一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出台表明
| 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 | B.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 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 | 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④ | C. | ①④ | D. | ③④ |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 A.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 B.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
| C.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 | D.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
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表中信息说明
| 年份 |
1960年 |
1970年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40% |
38% |
36% |
34% |
31% |
|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28% |
34% |
43% |
37% |
36% |
|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22% |
27% |
37% |
36% |
43% |
A.中低收入国家完成工业化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
C.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D.南北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发表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这一言论表明美国
| A.在经济领域宣传意识形态 | B.直接与苏联展开敌对斗争 |
| C.正式开始实施其遏制理论 | D.企图掌握全世界经济霸权 |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反映了苏俄政府认识到
|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斥商品交换 | B.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 |
| C.商品交换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 | D.商品交换有助于推进农业集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