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第(1)(2)题。(6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3分)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分)
课内阅读训练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
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
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
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________。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________,其名为________,他和苏轼及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________”
词的上闽,写词人“________”的想像,词中描绘了一个________的境界,表现了对________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眠”是对________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________,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________。
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请再写出一句本课外你知道的咏月怀人的诗句________。
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回答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沙场秋点兵”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下阕中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