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躬耕南阳                   (     )
(2)三臣于草庐之中            (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
(4)斟酌益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公文类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骈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4)执而临之策
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你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呢?

【原创】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尝识书具 (2)收族为
(3)即诗四句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2)泯然众人矣。
仲永的变化,从文中找依据,阐述导致变化的原因。
一个天才蜕变成一个普通人,让人扼腕叹息,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述。

文言诗文赏读: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二)
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六岁便文(写)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D.少贫(孤独)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泯众人矣尘气莽莽 B.是指物作诗立就为其名
C.与革充卧具而待君久不至,已 D.脱所著襦后乃至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
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原创】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给下句划分停顿
①余闻之也久。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众人()②稍稍宾客其父( )
③但当涉猎()④卿今当涂掌事()
方仲永和吕蒙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给你的启示。

【原创】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1) 未尝识书具()(2)父焉 ()
(3)出相扶将()(4) 当理红妆()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火伴皆惊忙 B.当户理红妆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泯然众人矣

翻译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原文内容理解:(1)仲永蜕变的三个阶段
(2)表明木兰立下卓越战功的诗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