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通过学习,建构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结构图,其中A、B两处遭到破损看不清楚。
(1)请你解读这一结构图(提示:解读过程中要将A、B两处补充完整)。
(2)小明所在的小组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收集了如下新闻进行研讨:
新闻一:“十一五”期间民政部、财政部发出通知,再次提高优抚对象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新闻二:2014年1月,宁夏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各级政府虚心听取各方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等人士意见建议。
新闻三:感动中国人物——“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国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他用自己的品格与大爱感动了你我。
请运用所学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分析上述新闻。
【文明交往 健康成长】
中学生宁宁常常通过写信与人交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家里经历的许多事情, 让我懂得了 '羊有跪乳之恩'的内涵.我会改掉睡懒觉的习惯,谅解爸爸偶尔的暴躁"老师,您辛苦了!您不仅教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还培育了我们健康的心理:自信、坚强……" "孟欣同学,你好,别忘了我俩'净化网络,从我做起'的约定呀!"
父母看信后,心里洋溢着幸福;老师看信后,增添了几分欣慰;同学看信后,感受到了责任。是的,文明交往是一束光、一朵花,它温暖了家庭,扮靓了社会。
(1)宁宁在家里可能经历了哪些事情,触动她给父母写这封信?
(2)给老师信中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3)假如你是孟欣同学,你会怎样履行约定呢?(至少答4条>
(4)从信中,我们看到宁宁懂得了哪些与人交往的道理?(至少答4条>
材料一: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约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约为10年左右,到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以来几乎到了3年翻一番。与此同时,人类知识老化程度加快,一个人所掌握知识的半衰期,在15世纪为80-90年、19到20世纪初为30年,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已经缩短为5年左右。
材料二: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三: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大力倡导终身教育,他主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的有关知识,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为题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要求:(1)紧扣材料;(2)观点正确;(3)联系实际;(4)语言通顺;(5)字数在300字左右。
材料一:2013年9月27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
材料二:2014年4月24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修订后的环保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将受到严厉处罚。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些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2)哪些国情决定我国必须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和严厉处罚违法排污行为?
(3)为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们应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2014年4月28日上午,咸宁市实验小学沸腾了。升旗仪式后,该校德育副校长洪耀明当着4000余师生的面,兑现一个月前的承诺,"只要学生们不乱扔垃圾,我就和猪亲嘴"。亲嘴的照片被发到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学生家长吴女士说,兑现承诺需要勇气,校长履行诺言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示范,让孩子们在今后都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时事政治和《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有关知识回答:
(1)该校副校长的行为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价值准则?
(2)你认为背离这一价值准则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价值准则?
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张杨在2014年"五一"放假期间的一些生活片段:
5月1日,爸爸妈妈带我去游隐水洞、陆水湖,通过观光游览,我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的迷人。晚上陪爷爷读报纸,练书法,一天都觉得心旷神怡。
5月2日,上午在小区附近的游戏厅玩游戏,连吃饭都忘记了,真过瘾;下午和小学同学一起打麻将、抽烟……虽筋疲力尽,但我觉得非常刺激。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有关知识回答:
(1)请指出张杨同学生活片段中的庸俗情趣,并说说这些庸俗的生活情趣会对张杨同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2)请你就青少年应该如何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给张杨同学提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