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   料
推   论
正确与否
(1)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中的言论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玄宗
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时代。
 
(3)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4)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马关条约》
材料表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5)
 “自然界的美,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
——达尔文
否定了神学创世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表明的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中日建交 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法律能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同样也离不开民主与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除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材料二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1)材料一法律性文件的名称及颁布机构是什么,该条文限制国王何种权力?(1分)
(2)材料二中图1中人的左手拿着美国哪部法律文件? 图2该法律性文件的签署有何历史意义?(1分)
(3)材料三的法律文献名称是什么?三部文献有何共同之处?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也曾经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过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文件名称吗?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说:“22年前我看着发达的日本,认为中国经济再发展50年恐怕也追不上。但是仅过了2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了日本,高铁时速越过350公里,北京、上海已跃升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金融中心……”“经常有外国朋友问我:中国为什么能创造奇迹?我说:因为我们曾深受苦难,所以不瞎折腾。”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我国在经济、政治上“瞎折腾”的事件分别指什么?
(2)看到这些成就,有同学认为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为使中国继续创造奇迹,作为当代青少年应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

材料一:2012年11月23日下午,韩国和朝鲜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朝鲜向“北方界线”韩方一侧的延坪岛发射100多枚炮弹,韩方则向朝鲜回击80余枚炮弹。
材料二:

图一: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中越两国在北部湾问题上达成协议。
图二:中国呼吁重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努力化解朝鲜和韩国的冲突。
图三: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图四:美国与日本联合进行争夺钓鱼岛的军事演习,中国对美国的的行径表示强烈反对。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双方交火的敏感地区,20世纪50年代中美曾在此进行了一次殊死较量,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较量的结果对当时中国有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我国政府的四种做法,对维护世界和平分别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2012年9月15日,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第五届台湾问题研讨会在华盛顿美利坚大学召开,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两岸关系已从过去的“零和游戏,你死我活”发展到“融冰解冻、经济融合”的新阶段,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澳门回归”是在哪个具体时间?“香港回家啦”为什么要“告慰小平”?
(2)港澳顺利回归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专家认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理由有哪些?

宁波某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开展了一次专题探究活动,收集到三则材料。
材料一: 1950年与1953年我国耕地分配图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80年代初安徽农村的宣传标语。
材料三:表格:新世纪、新成就(单位:亿美元)

年份
项目
2001年
2010年
注: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并凭借自己强大进口能力带动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
出口贸易
2661
15777.5
进口贸易
2435.5
13962.4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
468.8
1147.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70.92
678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图表的变化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2)材料二的标语反映当时农村实行的改革是什么?它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3)材料三中“新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加入哪个国际组织有关?加入该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有什么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