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人员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的化学组成研究发现,汽车尾气和燃煤污染分别 占4%、l8%
I.(1)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为:2NO(g)+2CO(g) 2CO2(g)+N2(g),已知该反应在570K时的平衡常数为1×1059,但反应速率极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
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使用高效催化剂
C.增大压强,上述平衡右移,故实际操作中可通过增压的方式提高其净化效率
D.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2)还可以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反应为:C(s)+2NO(g)N2(g)+CO2(g)   H=akJ·mol-1,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
时间/min 
NO
N2
CO2
0
0.100
0
0
10
0.058
0.021
0.021
20
0.050
0.025
0.025
30
0.050
0.025
0.025
40
0.036
0.032
0.010
50
0.036
0.032
0.010

 
①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两位小数)。
⑦前10min内用v(N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3:1:l,则该反应的a       0(填“>”、“=”或“<”)。
Ⅱ.CO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很大,CO治理问题属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1)工业上常用SO2除去CO,生成物为S和CO2。已知相关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则用SO2除去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高温时,也可以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MgO。
①750℃时,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由Mg可制成“镁一次氯酸盐”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图,则镁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探究电解池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煤是重要的能源,也是生产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1)煤的转化技术包括煤的气化技术和液化技术。煤的液化技术又分为
(2)煤制油是一项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煤化工技术,发展煤制油对我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下列是煤制汽油和丙烯的主要工艺流程图。

①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上述工艺中应控制合成气中V(CO):V(H2)=
②采用MTG法生产的汽油中,均四甲苯(1,2,4,5-四甲基苯)质量分数约占4 %~7%,均四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3)利用煤的气化技术可获得合成氨的原料氢气,在制取原料气的过程中常混有一些杂质,其中某些杂质会使催化剂,必须除去。
①写出除去H2S杂质的反应方程式
②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CO(g)+H2O(g)CO2(g)+H2(g),已知85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若要使CO的转化率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
(4)煤做能源在燃烧前需对煤进行脱硫处理。煤的某种脱硫技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这种脱硫技术称为微生物脱硫技术。该技术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的步骤为:TiO2→TiCl4Ti。
已知:
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2=-566 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 ΔH3=+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 ΔH=
(2)在一定温度下,5L密闭容器中进行TiO2(s)+2Cl2(g)+2C(s)TiCl4(s)+2CO(g)反应,若容器中加入足量的TiO2和C后,充入0.2mol的Cl2,经过5s达到平衡时Cl2转化率为80%。
①计算v(CO)=mol/(L·s)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②用Cl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来表示反应速率v、v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③以下各项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B.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CO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TiCl4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E. TiCl4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不随时间变化
④若继续充入0.2molCl2,重新达到平衡后Cl2的浓度为mol/L。
(3)反应③经过10 min达到平衡,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再经过5 min后重新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为,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铁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用途。
(1)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至沸水中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写出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2)含有Cr2O72-的废水有毒,对人畜造成极大的危害,可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使Cr2O72-转化为Cr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然后再加入碱调节溶液的pH在6-8 之间,使Fe3+和Cr3+转化为Fe(OH)3、Cr(OH)3沉淀而除去。
(3)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充电时阳极附近的pH(填:降低、升高或不变),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氧化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废铁屑制备氧化铁流程如下:

①铁屑溶于稀硫酸温度控制在50~800C的主要目的是
②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FeCO3沉淀表面会吸附S042-,需要洗涤除去。
洗涤FeCO3沉淀的方法是
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己知A、B、C、D、E、F、G、H八种元素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B有三种不同的能级且每种能级上所含电子数相同,C的单质性质稳定且一种氢化物极易溶于水,D能形成两种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气态单质,A、D、E的核内质子数之和与F的核内质子数相同,F的基态原子中有4个未成对电子,G比F原子多一个核内质子,上述H元素的+l价阳离子的KLM能层为全充满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几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E原子M能层中具有的轨道数为__
(2)F有两种常见的离子,画出低价态离子价电子排布图____.在这两种离子之间更稳定(填化学式):从微观结构角度解释该离子更稳定的原因:____
(3)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某种离子化合物,其原予个数比为4:1:2:11,科学家第一次合成有机物利用的便是这种离子化合物,请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写出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

(14分)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尿素等多种产品
(1)合成氨所用的氢气可以甲烷为原料制得,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2)CO对合成氨的催化剂有毒害作用,常用乙酸二氨合亚铜溶液来吸收原料氕中CO,其反应原理为:
[Cu(NH3)2CH3COO](l)+CO(g)+NH3(g)[Cu(NH3)3]CH3COO·CO(l)H<0,吸收CO后的乙酸铜氨液经过适当处理后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再生的适宜条件是(填写选项编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3)氨气制取尿素[CO(NH2)2]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l)+H2O(g)△H<0,某温度下,向容器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50%。该温度下次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4)取两个相同的恒容容器,保持相同温度,并加入等量的CO2气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NH3)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A、B分别为不同温度时测定的曲线,则____(填“A”或“B”)曲线所对应的实验温度高,判断的依据是
(5)已知某些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常数(25 ℃)如下表:

现有常温下0.1 mol·L-1的(NH4)2CO3溶液,
①该溶液呈性(填“酸”、“中”、“碱”),原因是
②该(NH4)2CO3溶液中各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c(NH4)>c(CO32)>c(HCO3)>c(NH3·H2O)
B.c(NH4)+c(H)=c(HCO3)>c(OH)+ c(CO32)
C.c(HCO3)+c(H2CO3)+ c(CO32)="0.1" mol·L-1
D.c(NH4)+c(NH3·H2O)=2c(CO32)>2c(HCO3)+ 2c(H2CO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