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小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答问题。1892年1月18日《申报》有这样一篇报道:“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是
A.外国商品物美价廉 | B.洋务运动初见成效 |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与扩展,这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尊孔读经 |
B.宣传“民主”“科学” |
C.倡导“兼容并包” |
D.鼓吹“文学革命” |
某搏物馆展出了民国初期的三张火柴商标,商标中的文字分别是:“振兴国货,挽回利权”、“还我河山”、“中国兴”。下列阐释与图6这组商标内容最为贴切的是
A.表明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 | B.显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
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反映了实业救国的历史潮流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回答问题。图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与太庙修建相关的制度是
A.井田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郡县制 |
唐朝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饼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秦始皇统一全国 | B.丝绸之路的繁荣 |
C.佛教的迅速传播 |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这句话应出自
A.朱熹 | B.陆九渊 | C.王阳明 | D.李贽 |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
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于1913年亲赴瑞士礼聘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科学家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不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认为()
A.成就已远超过普朗克 | B.已移民美国,联系不便 |
C.捍卫人类和平正义是科学家的必需价值观 |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