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隋统一全国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业。那时,水旱灾害也比较少。皇帝下令在洛阳等地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开皇末年,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
一一摘编自《隋书》
材料二 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满山遍野,粮食空前便宜。皇帝励精图治,官吏大多勤谨清廉。城市、乡村社会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减少。
一一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一一杜甫《忆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这则材料反映出该皇帝在哪个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很好效果?(3分)
(2)“贞观”是谁在位时的年号?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措施。(8分)
(3)材料三中,杜甫回忆那个令人难忘的往昔,有哪些令人忘怀之处?(2分)
(4)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三位皇帝在治国安邦中共同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1) 材料反映的是哪部文献的内容?制定于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4)
(2) 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在它产生之前,是哪部文件代替它起到了临时作用?(4)
(3) 这部文献的颁布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次运动?
(2)从材料二中得知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你能得出我党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注意什么?
图中学史
(1)上面三幅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称谓是什么?
(2)三位英雄的事迹分别是: 奋不顾身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用以压制井喷的水泥; 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兰考县的县委书记,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
(3)从上面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如何发扬这些精神?
材料探究题:(共14分)
中世纪意大利地区的城市锡耶纳位于意大利半岛南部通往罗马的交通要道上,是重要的商业城市。12世纪时,当地居民就建立了自治政体;13世纪,锡耶纳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活跃,成为意大利银行业中心。1260年,在同佛罗伦萨的斗争中,锡耶纳人打败了佛罗伦萨,政治势力一度强盛。但是,锡耶纳城缺乏水源,附近没有优良的海港,手工业发展缓慢,在后来的竞争下衰败了。
任务一:知识整理
(1)西欧中世纪兴起的城市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之外,意大利地区还出现哪些城市?(写出两个即可,4分)
(2)文明古国的雄伟城市留给后人无穷的遗产,属于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城市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4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
(3)材料中的锡耶纳衰败的原因是什么?君士坦丁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思考感悟
(4)怎样才能让城市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走向进步?
材料分析题:(共14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人 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 口粮 |
人均分 配收入 |
还贷款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19户 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 |
1979年 |
20户 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800元 |
30000斤 |
请仔细思考,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哪些弊端?(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收入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通过以上材料和所学谈谈,我国广大农村怎样发展才能使经济水平较快提高?(答出两方面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