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豫:游乐 |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度:打算 |
C.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说:通“悦” |
D.畜君者,好君也 好:喜爱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B.师行而粮食 |
C.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 D.从兽无厌谓之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②仰不足以事父母 |
B.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②今王鼓乐于此 |
C.①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D.①不得而非其上者 ②觉今是而昨非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谈到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
B.本文写了孟子、晏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
C.文章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
D.文章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做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宋】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 |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 |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 |
D.稍稍见称于人 称:称道,赞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B.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C.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
B.颜回无甚功可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 |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译:。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译:。
(3)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译:。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第一》)
[注]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②贤贤:尊重贤者。③易:看轻。此词翻译版本不一。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更,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享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④,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与贼期期:期限 |
B.冒白刃伏萌身上冒:冒险 |
C.贼乃敛兵止敛:聚集 |
D.狱无系囚系:关押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仲为贼所杀前长君为奉车 |
B.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
C.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见犯乃死,重负国 |
D.仲不可以绝类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3分)
A.平抱仲女而弃其子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 |
B.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
C.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
D.“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3分)
(2)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3分)
(3)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彦光忧瘁瘁:劳苦,憔悴 |
B.母忧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
C.未几,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
D.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将:将要 |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 B.①③⑤ | C.①②⑥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阅读训练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进仕,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无怀氏、葛天氏均是上古社会帝王。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自娱(yù)曾不吝情(lìn)乐其志(lè) |
B.萧然(xiāo)衔觞赋诗(shāng)葛天氏(gě) |
C.嗜酒(shì)短褐穿结(hè)好读书(hǎo) |
D.黔娄(qián)箪瓢屡空(dān)晏如也(ān) |
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下列各组划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登峰造极造饮辄醉 |
B.颇示已志此其志不在小 |
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在必醉 |
D.曾不吝情去留而计其长短曾不盈寸 |
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个大概。 |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
D.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译: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 |
B.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 |
C.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 |
D.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