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种皓传
范 晔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
C.吏人诣阙请留之 诣:到……去。 |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
寇:侵略。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
B.种皓担任刺史时,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闲言事,辄听,完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中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延尉殊。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猎,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盎素不好晁错,两人未尝同堂语。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藏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未应,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盎惧,以窦婴进说,上诛错。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
B.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传受 |
C.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别:离间 |
D.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案:拷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还,因上便宜事相如因持璧却立 |
B.力未有以伤敛赀财以送其行 |
C.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
D.乃先请,为儿所卖若属皆且为所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晁错“擅权”和“欲报私仇”的一组是
A.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 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
B.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 |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
D.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
抵罪,诏赦以为庶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凭着文学见长当了大常掌故,孝文帝时晁错看天下没有治尚书的人,就自费到济南去学习《尚书》,学成后“得幸太子。” |
B.晁错多次上书,述说削弱诸侯之事,以及一些法令的更定,但是孝文帝就是不听,不过,却提拔他做了中大夫。 |
C.晁错与丞相申屠嘉不合,丞相借内史府另开大门之事奏请皇上把晁错交给廷尉治罪,晁错得知消息,当夜到皇上那说明原委,皇上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
D.晁错削减诸侯土地,更定法令制度,引起了诸侯对他的攻击,他的父亲也因此而自杀身亡。吴楚七国造反,就是以“诛错”为借口的。 |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认为晁错之死,是“变古乱常”。 |
B.晁错在诸侯造反时,急于报私仇,私仇未报,反以亡躯 |
C.晁错擅权,独断专行,终致吴楚七国造反。 |
D.对法令的多所变更,在太史公看来那是“变古乱常”。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译:
②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朝罢趋出,意得甚趋出:慢慢出来 |
B.上益庄,丞相益畏益畏:更加敬畏 |
C.及坐,郎署长布席布席:布织的席 |
D.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引却:引退撤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陛下以丞相何如人皆以美于徐公 |
B.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C.绛侯乃大与盎结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既来之,则安之 |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礼之恭称代丞相绛侯 |
B.袁盎患之称代宦者赵同 |
C.且陛下幸之称代慎夫人 |
D.适所以祸之称代慎夫人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袁盎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②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③唯袁盎明绛侯无罪④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⑤袁盎引却慎夫人坐⑥妾主岂可同坐哉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曾经是吕禄的舍人,孝文帝即位后,袁盎的哥哥袁哙当权,就任命弟弟袁盎做了中郎官。 |
B.袁盎认为丞相不是社稷臣,与文帝的看法相悖,理由是吕后时“诸吕用事”,而掌有兵权的绛侯“弗能正”,只能算是功臣。 |
C.袁盎因宦官赵同常说他坏话而忧虑,后来在侄子袁种的鼓动下,当面羞辱了赵同,使其不能与文帝同车而载。 |
D.袁盎一向敢于直言,以致因席间坐位而惹怒了慎夫人和文帝,后经他援引“人彘”例子的解释,“上乃说”,慎夫人还赏赐了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降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
译:
②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正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为秦质于赵,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秦质于赵质:做人质 |
B.吕不韦贾邯郸贾:做生意 |
C.吾能大子之门大:通“太” |
D.而请吕不韦傅之傅:辅佐,辅助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居处困,不得意 |
B.且自大君之门 |
C.即大王薨 |
D.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往见子楚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
B.且自大君之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C.不甚见幸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请以千金为子西游公为我献之 |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乘进用不饶——车辆的使用不够富足。 |
B.乃引与坐,深语——就领(吕不韦)到内室与他坐谈,谈得很深入。 |
C.自奉而西游秦——亲自带着礼物到秦国去游说。 |
D.来往者皆称誉之——与他(子楚)交往的人都称赞他。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子楚能被“立嫡嗣”的一组是
①此奇货可居②安国君得为太子
③华阳夫人无子④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
⑤结诸侯宾客遍天下⑥妾幸得充后宫
A.①④⑥ | B.②④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赵国的邯郸做生意,看到在此做人质的子楚生活困苦不得意,认为可以利用子楚来光大自己的门庭。 |
B.吕不韦与子楚一番深谈,使子楚诚服,并接受了吕不韦的资助,同意吕不韦入秦游说。 |
C.吕不韦人秦后,先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又把所带珍奇玩物全部献给了华阳夫人,趁机称赞子楚是很有才能的人。 |
D.吕不韦的礼物和言辞打动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称誉子楚,请求安国君把子楚立为“嫡嗣”,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雨钱
滨州一秀才,读书斋中。有款门者,启视,则皤然一翁,形貌甚古。延之入,请问姓氏。翁自言:“养真,姓胡,实乃狐仙。慕君高雅,愿共晨夕。”秀才故旷达,亦不为怪。遂与评驳古今。翁殊博洽,镂花雕绩,粲于牙齿;时抽经义,则名理湛深,尤觉非意所及。秀才惊服,留之甚久。一日,密祈翁曰:“君爱我良厚,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宜可立致。何不小周给?”翁嘿然,似不以为可。少间,笑曰:“此大易事。但须得十数钱作母。”秀才如其请。翁乃与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项,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转瞬没膝;拔足而立.又没踝。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以来。乃顾语秀才:“颇厌君意否?”曰:“足矣。”翁一挥,钱即画然而止,乃相与扃户出。秀才窃喜,自谓暴富。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秀才失望,盛气向翁,颇怼其诳。翁怒曰:“我本与君文字交,不谋与君作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交好得,老夫不能承命!”遂拂衣去。
选自《聊斋志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故旷达故:本来,一向 |
B.粲于牙齿粲:鲜明,闪烁 |
C.颇厌君意否厌:足够,满足 |
D.只合寻梁上君交好得得:能够,可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粲于牙齿得复见将军于此 |
B.顾我贫若此顾念蓄此劣物终无所用 |
C.秀才如其请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
D.拔足而立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与所给现代语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慕君高雅格调高雅 |
B.秀才故旷达胸襟旷达 |
C.皆为乌有子虚乌有 |
D.盛气向翁盛气凌人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秀才贪图不义之财的一组是
①秀才惊服,留之甚久②何不小周给
③颇厌君意否④秀才窃喜,自谓暴富
⑤顷之,入室取用⑥秀才失望,盛气向翁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与老翁“评驳古今”,能谈得来,但他贪图不义之财,只想一夜暴富,令人鄙夷。 |
B.老翁本是“慕君高雅”,才“款门”结识秀才的,没想到秀才竟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伪君子。 |
C.秀才“祈翁”“周给”他金钱,老翁马上同意,但要秀才给“十数钱作母”,老翁“作咒”后,就有“数十百万”钱而来。 |
D.老翁先满足了秀才的贪欲,然后又把秀才奚落了一顿,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①,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②,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③,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
①罔:同“网”。擉(chù):刺。
②揜:同“掩”。
③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涵淹,潜伏 B.今天子嗣唐位嗣,继承
C.鲸鹏之大,虾蟹之细细,精细 D.以与鳄鱼从事从事,战斗,作战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京师万里哉去,距离
B.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种,种植
C.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长雄,统领一方的英雄
D.则是鳄鱼冥顽不灵灵,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