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不躬不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                                                           (《说苑·反制》)
注释: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练紫之衣                     (2)财用           
(3)君                         (4)于是制纯棉之衣               
请选出与“君好之,臣服之”一句中两个“之”字用法不相同的句子。(     )

A.家人发箧视之 B.主人处处款之 C.事列《神仙》之传 D.读之竟日

请翻译下面句子。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凡公①与州②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③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④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⑥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⑦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注释:①公,指欧阳修。②州:滁州。③丰乐:丰乐亭。④醒心:醒心亭。⑤酒然:惊奇的样子。⑥优游而无为: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⑦夷狄:泛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或/醉且劳矣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饮少辄醉()(2)而乐亦无穷也。()
(3)使目新乎其所睹()(4)所以然而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用自己的话概括“醒心亭”得名的原因。(2分)

由“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公之作乐,吾能言之”中的两个“乐”,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古人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寄情山水。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解释加点的词:
(1)之哭也: (2)政猛于虎也:
翻译句子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湖中人鸟声绝④下船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至承天寺张怀民②未果,病终
B.①天水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C.①日更定矣②问今何世
D.①湖中人鸟声绝②空谷传响,哀转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甲乙两文都对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借景抒情,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①可爱者甚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竹本④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竹似贤,何哉?
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 地名。②簟[diàn]: 竹席。③荐:草垫。④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以一领及我以 ②后大闻之之
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