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各句加线的字。
(1)项为之强( ▲ ) (2)方出神( ▲ )、指出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蹲其身,使与台齐 |
B.于: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
C.以: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 |
D.为: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作者从平常的景物中获得了“物外之趣”,可谓情趣盎然,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呢? ▲
文言文阅读(1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文写了赵普的事,表现出他是一个“”的人。(用原文回答)(2分)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4分)
(1)普性深沉有岸谷岸谷: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尝:
(3)普颜色不变颜色:
(4)卒用其人卒: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2)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结合选文的一处细节描写,说说赵普进谏的感人之处。(3分)
文言文阅读。
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
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
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
之。”观者哂⑥之。
【注释】①弈:下棋。②滞:停留。③竟:结束。④甫:刚刚。⑤诩诩(xǔ xǔ)然:夸耀的样子。 ⑥哂(shěn):讥笑。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用“/”标出。(2分)
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鲁人刘仁嗜弈()②刘愕然()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制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文言文阅读。
口技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满坐寂然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③虽人有百手④两股战战与“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A.莫可名状 | B.至理名言 | C.有名无实 | D.名副其实 |
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请根据上面的文段内容填写对联。
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下联:。
文言文阅读。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ì):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最后一句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俟其欣悦()⑵媵人持汤沃灌()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⑷腰白玉之环()翻译下列句子。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