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春(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甲诗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 图;乙诗中画线句则展示了一幅 的美丽画面。
【甲】《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乙】《天净沙•春》中“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砦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
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
古诗阅读。
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
度关山
[唐]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
【注】①狐:一作“孤”。
②窦:沟渠。
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
(1)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
选择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
(2)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
表情: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
(3)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即起伏的山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辽远的荒原,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
B. |
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
C.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
D. |
尾联借写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之情。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风灯”“宿鹭”“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