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丧( ) ②明( )翻译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的意思。
(1)善用矛善(2)一举而毙对文中画线句“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你都强壮,你敢和我在都尉的马房前决一死战吗? |
B.我和你都强壮,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 |
C.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 |
D.我和你都是好汉,怎么会不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呢? |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并谈谈你读了本文后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下面各题。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
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将军宜枉驾顾之。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①孙权: ②益州:
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
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
(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分)
成语:
启示:
古诗文阅读
【甲】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闻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丙】优孟哭马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 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 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释①棺椁:套棺②穿圹:掘墓穴,挖坟坑③赍:送人东西④属:交付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喻) |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
C.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
D.暮寝而思之(之:代指妻、妾、客) |
指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项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官妇左右莫不私王
C.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服衣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下面对《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峰峦如聚”,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群山攒立之状,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
B.第二句写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令的悲愤之情。 |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为后文表达参破功名富贵、世事终归虚无的思想作铺垫。 |
D.《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与妻、妾、客人的对话虽然写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但他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对邹忌说了谎话。 |
B.本文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第一部分的叙事为下面的说理做铺垫。 |
C.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由而庄,以小见大,道理深刻而警策。 |
D.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对君王进行现身说法,使人更觉真实,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
下面对《优孟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楚庄王爱马并与群臣商议善待名马的故事。 |
B.故事写优孟讽谏楚庄王不要“贱人而贵马”。 |
C.优孟采用异于常理的方法功谏,使楚庄正得以幡然醒悟。 |
D.优孟建议把马交给厨师,让人们饱餐一顿。 |
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情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时间是什么?自古多有言说。在桃花源,时间是停滞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在黄鹤楼,时间是虚无的:黄鹤去不复返,()。陈子昂说时间是孤独的存在:前不见古人,();李白说时间是烦恼之源:乱我心者,();晏殊说时间是青春如梦:(),元是今朝斗草赢;苏武说时间是青春不老:谁道人生无再少,()。抬望眼,时间是代际延续:江山代有人才出,();放眼量,时间是胜意达观:自古逢秋悲寂寥,()。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
皮,各言藉背之物①。惠遣争者出,顾②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
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④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⑤地认罪。(郑克《李惠拷皮》)
【注释】①藉背之物:垫背的东西。②顾:回头。③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实:事实,真实。⑤伏:通“服”,这里指趴在地上认罪。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 | B.为雍州刺史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C.负薪者乃伏地认罪。 | D.以杖击之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公将鼓之(《曹刿论战》)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从“拷打羊皮”这一做法,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