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①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②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⑥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注释】①押伴:接待、陪同。②钤辖:有两个义项,1.节制管辖。 2.宋代武官名。③戢:收敛。④涂潦:大水。⑤侪:辈,类。⑥畚锸:簸箕铁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以书属辙曰属:嘱咐 B.至与钤辖亢礼亢:匹敌
C.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 D.以虞水之再至虞:料想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 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要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杭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2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2分)
 (3)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清· 陈善《扪虱新话》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无书不读 ()②旋读旋忘()
翻译下面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
——《明史·杨继盛传》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任:自刻厉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下面的词。
尔而与之:()万钟则不礼义:()
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习近平定义的“中国梦”是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他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请结合以上孟子的有关思想观点谈谈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题。(共1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乙]上 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司马光《居安思危》)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通“倘”,倘若。
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D.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傅说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3)四俱服()(4)诚自古所()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无敌国外患者君谓计将安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病复,则不可救矣
C.国恒河曲智叟以应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病虽愈,犹宜将护。

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甲文探讨了 两个问题,论述了
”的道理。
(2)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生王斗
《战国策•齐策》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仆者延入。王斗曰:“斗趋 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趋:主动前去。②好势:趋炎附势。③从:是跟从,这里指迎接。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意思是齐桓公打败各诸侯,安定周朝王室内乱,所以周天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⑤尺:一尺绉纱,这里指做帽子的布料。⑥不使左右而使工:不用身边的人而另外去请能工巧匠。⑦非左右无使:(指宣王不问才德)非亲不用。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忿然作色,不( )(2)士五人( )
(3)何无士( )(4)宣王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使左右使工挟天子令诸侯
B.固愿得士治之先帝简拔遗陛下
C.宣王因趋而迎于门王忧国爱民
D.王使人冠贤能之用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王斗见宣王后无论是正面直说,还是设喻作比,都体现了他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而齐宣王由忿然到结局的转变也体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两空均用文中词句填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斗见宣王后直接说宣王“乱君”,使宣王勃然大怒,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这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王斗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列举先王桓公事迹,主动迎合宣王,指出宣王具有先君的四好优点,使宣王十分高兴。为下文作铺垫。
C.齐王虽然渴望得到人才辅佐,但他却不懂得发现与使用人才。致使齐国贤才未及早得到重用。
D.王斗敢触龙颜,斗胆劝谏,可钦可佩;而齐宣王面对不留情面的揭短,则表现出他的开明,这样的君王也很难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