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闯关东”(华北人口迁居东北)是我国近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之一。下表是20世纪前半期迁入东北的年平均人口数量及其原因解读,二者对应正确的是

A
1923~1930年,60万人
受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大量失业人口迁入寻求就业
B
1931~1936年,5万人
日本侵占东北后限制内地人出关,迁入人口大幅减少
C
1937~1941年,50~60万人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在东北爆发,国共合作出关作战
D
1941~1942年,110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东北人返乡,迁入人口达到顶峰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A.证实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军队引发的偶然事件
B.是日军为掩盖九一八事变的虚假史料
C.是伪造的史料,歪曲了历史事实
D.虽然是日方一面之词,但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但到1912年1月上旬,孙中山在给中华民国联合会的复信中说:“联邦制度于中国将来为不可行,而今日则必赖各省都督有节度之权,然后可战可守。” 1月21日,孙中山在主持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上议决:“议行政方针,主张中央集权。”对上述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孙中山主张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度
B.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应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
C.严峻的国内形势迫使孙中山调整其治国方略
D.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袁世凯专制独裁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当时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
B.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产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