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布林克利认为:事实上,对历史持不同见解是试图理解历史的关键,正如对当代持不同见解是试图真正理解当代一样。对当代史学界持批评态度的人,经常指责历史学家不断改变对以往的阐释;有些则指责阐释行为本身。他们认为历史就是“发生过的事”,历史学家就应该“尊重事实”。但学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于是形成了当今围绕历史学研究的许多争议。作者在此阐释的观点是
| A.历史事实是存在的,后人只能尽力阐释 |
| B.历史事实是存在的,其阐释就是权威著作 |
| C.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真实的历史事实 |
| D.历史事实并不真正存在,任何阐释都是可以的 |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人选“大人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人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
|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
| C.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
| D.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
|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宣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
|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
顾炎武倡导分权众治的思想,“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这一思想在清朝社会中的实际作用是()
| A.纠正了君主专制弊端 | B.废除了君主制 |
|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 D.强化了君权 |
理学又称为“道学”、“新儒学”。这反映了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的()
| A.研究方法 | B.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 |
| C.“仁”的思想 | D.性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