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太祖①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③,复以淮为司马。文帝②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④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而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嘉平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选自《三国志魏志·满田牵郭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文帝:即曹丕。③假节:与下文的“持节”,皆为魏晋时期的官职名称。④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陈,备疑不渡 陈:列阵 |
B.故计远近为稽留稽:延误 |
C.蜀兵大至,淮逆击之逆:预先 |
D.外征寇虏,内绥民夷绥:安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昔禹会诸侯于涂山
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 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
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 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
宜先据之,而议者多谓不然 其夜果攻阳遂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
B.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
C.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
D.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郭淮被太祖曹操任命为夏侯渊的司马,在夏侯渊遇害之际,能及时稳定军心,并在阻击刘备一役中出奇计,深得曹操嘉许,被赐爵关内侯。 |
B.郭淮在祝贺文帝登基时迟到,受到文帝斥责,但他却巧妙地将文帝与太平盛世时的五帝、夏后相类比,使文帝转怒为喜,并给他升官封侯。 |
C.郭淮与诸葛亮对阵,先是估计到对手会夺取北原,后又识破对手挥师西进是虚张声势,于是事先在北原构筑好营垒,最终挫败对手的谋算。 |
D.郭淮在关西地区主政三十多年,无论是征讨来敌,还是绥靖地方,都功绩卓著,因此,皇帝下诏嘉奖,授予他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等官职。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以状闻,太祖善之。
②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郭淮行军作战“方策精详”(计谋精确缜密)。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福,徐州下邳人。少倜傥,魁岸有膂力。周显德中,世宗征淮南,福徒步谒见于寿春。世宗奇之,因留麾下。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淮南平,录功授怀德指挥使。
宋初,迁横海指挥使,率所部隶步帅刘光毅,由峡路征蜀。比至成都,孟昶已降。大将王全斌部送降卒归京师,至绵州,降卒盗库兵,劫蜀旧将全师雄以叛,焚庐舍,剽财货以去。刺史成彦饶以同、华兵百余人守其城,全斌遣米光绪将七百骑及福所部以屯护之。光绪尽杀师雄妻孥,师雄领叛卒,益聚村民十余万众,攻城益急。会龙捷指挥使田绍斌率精锐百骑,由东山西北行,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贼众大溃,斩首及溺江死者以万计,以功授虎捷都虞候。继隶曹彬麾下,平江南。还,授指挥使,领蔚州刺史。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端拱初,出为洺州防御使。二年,改雄州防御使兼本州兵马部署。雄州地控边塞,常屯重兵。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淳化初,迁凉州观察使、判雄州事。二年,卒,年六十四。赠太傅。
福虽不学,而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人甚德之。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卒不许。既死,上闻其言,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选自《宋史·列传》)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至成都,孟昶已降比:邻近 |
B.为政简易,人甚德之德:感激 |
C.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僦:租赁 |
D.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市:购买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福“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的一组是()
①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
②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
③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
④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
⑤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
⑥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福年轻时身材高大魁梧又很有力气,因此世宗认为此人很有特点,于是他留作部下。 |
B.在王全斌押送降卒回京的路上,降部中的盗贼劫持了全师雄并且烧毁房屋,抢夺财物。 |
C.刘福跟随太宗攻下并州、汾州后先升后降,在被贬为洺州防御使两年后,又一次改任。 |
D.刘福最终也没有答应建造气派府第的请求,因为他认为依靠俸禄所住的地方已经足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
译文:
(2)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
译文:
课外古诗文阅读及名句默写填空,回答问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①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②,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弗用。
乃东之赵------去游燕,岁馀而后得见。说燕文侯------于是苏秦并相六国。
------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③。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④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摘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什二,十分之二的盈利。②期年,一整年。③郊劳,郊外迎接慰问。④季子,小叔子(家嫂对夫弟的称呼)。翻译上文与此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请用斜线(/)给下列文句断句。(限4处,2分)
苏 秦 喟 然 叹 曰 此 一 人 之 身 富 贵 则 亲 戚 畏 惧 之 贫 贱 则 轻易 之 况 众 人 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
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到,往 |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D.则胜负之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下列加点词中,属于被动用法一项的是
A.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课农桑督促 |
B.卒奏寝其事搁置 |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邀请 |
D.命有司以礼存问看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诸生于学宫②受知于李东阳 |
B.①杖巫而遣之②宝三岁而孤 |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②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②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①峻却之②独无宝迹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⑤欲使宝劾之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 B.③⑤⑥ | C.②④⑤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②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阅读《子路从而后》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遇丈人:(2)植其杖而芸: (3)欲洁其身: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明日,子路行,以告。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