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 | 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 |
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 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 |
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
①人生来就有天斌之权利②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③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④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 | B.海关管理权 |
C.领事裁判权 |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 | B.汉代的察举制 |
C.汉武帝时的刺史制度 | D.隋唐的科举制 |
《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A.推行郡国并行制 | B.强化君主专制 |
C.加强中央集权 | D.解决土地兼并 |
下列航海家到过亚洲的是()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