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央视推出“你幸福吗?”采访后,2013 年的国庆节,中央电视台策划节目《爱国让你想起了什么?》,走遍全球各地,采访各个阶层的人民,提出的问题都与爱国有关,包括“你对别人说过爱国吗?” “哪一种爱国方式打动过你?" “说到爱国,你会想起哪一首歌?哪一个人?”等等。对于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市民纷纷道出自己的理解。假如央视记者问到你,你会如何回答下列问题:
(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精神有哪些?(至少两例2 分)
(2)说到爱国,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或名言警句?(至少两例,2 分)
(3)如果你们学校搞一个以爱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条标语(2 分)
(4)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中学生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爱国?(至少两个方面,4 分)
父母下岗,究竟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影响。
南京十八中展开大讨论:父母下岗了,我们怎么办?讨论中,孩子们总结出五个“诀窍”: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不让家长担心;生活上不攀比,不乱花钱,不让家长烦心;父母心情不好,爱唠叨,不顶嘴,不让家长伤心;经常和父母交谈,汇报自己的进步,让家长开心;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省心。
石家庄跃进路小学的学生们用优异的学习成绩,给父母一份快乐。他们的口号是:“父母下岗,我们自强,昂起头,做生活的强者。”
调查发现,父母下岗后,面对困难,原先娇宠的孩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变的善解人意了,变的勤俭节约了,变的自强自立了。困难是人生的大学,从这个角度看,父母下岗,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营养,是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请回答:
(1)材料中孩子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哪些因素制约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2)根据材料谈谈挫折对那些孩子的影响。
阅读《阳光总在风雨后》,回答问题。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悦/愿意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在迷雾中让你看透/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1)选用歌词回答,应该如何面对挫折?
(2)“阳光总在风雨后”里面的“阳光”是什么?“风雨”又是什么?
(3)当挫折来临时,你有哪些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材料一:七年级同学张华数学成绩一向很好,但在期末考试中没有考出好成绩,受到了父母的批评。这使他心烦意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结果生病住了院。
材料二:一位高考落榜的青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深圳打工,他不慎受了重伤,失去了左手,生活陷入混乱。在极其痛苦总,他拿起笔来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开始以自己以及身边工友的打工经历为素材,写出了一部反映80后打工经历的长篇小说,并受到了好评。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材料一张华遇到了什么挫折?造成这些挫折的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青年遇到了什么挫折?造成这些挫折的因素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主人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4)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的道理,谈谈我们受到了什么启示?
材料一:某中学考试区,一位高中女生,在会考化学时,因为一道大题没解出来,一怒之下把试卷撕毁,离开了考场。
材料二:某班同学小王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本属于自己强项的物理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后他冷静地分析了出错的原因,认认真真地把试卷重做了一遍。为了加深理解,他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做错的题目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使这次失败的纪录成为他鞭策自己的动力。
(1)以上两位同学受到什么样的挫折?
(2)他们各自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3)两种对待挫折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友好交往显魅力
链接一:今年暑假小丽和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一起观看以“中国梦”为主题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展示“中国元素”感动各国友人。
链接二:小丽是位网络爱好者,她偶然在一家网站论坛里发现了一些指名道姓辱骂自己的帖子,有些帖子甚至公开了她的隐私。
(1)青奥会期间,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哪些中国元素?
(2)小丽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应怎样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3)链接二中,小丽及同学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请你对下列观点加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8分)
①小丽认为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作出忍让,她想不过是些小事,大度一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②小俊认为宽容是懦弱的表现。()
③小梅认为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宽容。()
④小铭认为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