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友好交往显魅力
链接一:今年暑假小丽和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一起观看以“中国梦”为主题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展示“中国元素”感动各国友人。
链接二:小丽是位网络爱好者,她偶然在一家网站论坛里发现了一些指名道姓辱骂自己的帖子,有些帖子甚至公开了她的隐私。
(1)青奥会期间,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哪些中国元素?
(2)小丽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应怎样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3)链接二中,小丽及同学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请你对下列观点加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8分)
①小丽认为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作出忍让,她想不过是些小事,大度一点,得饶人处且饶人。(  )
②小俊认为宽容是懦弱的表现。(  )
③小梅认为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宽容。(  )
④小铭认为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   )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友的原则 宽容待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据说后来,前两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见图。

(1)【知识链接】与前两个人比,第三个人是个具有哪种品质的人?
(2)【实践探究】第三个人成为建筑师需要很多条件,写出两个。
(3)【自我设计】设计一下自己近期的人生之路,并写出具体的做法。
(4)【风采展示】请写出一件事例,鼓励自己做个像第三个工人那样的人。

学会自护维护安全
2011年3月28日是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在安全教育日活动中,某校开展了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疏散演练、“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同学身边危险行为我提醒”等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识链接】某校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体现了对学生的什么保护?
(2)【社会调查】目前还存在哪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隐患?
(3)【合作探究】面对不安全因素,青少年应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王远的暑假在农村叔叔家度过的。叔叔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叔叔从90年代初就在农村用自行车向城里贩卖鸡鸭鹅。赚了一些钱后就拿出积蓄办了一家山鸡养殖场,现在叔叔养的山鸡已远近闻名,并远销到周边的大城市。他还利用家中的楼房和果园办起了“农家乐”。每当说起这些,叔叔总是感叹道:多亏党的好政策啊!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
(1)叔叔办的山鸡养殖场和农家乐属于什么经济成分?这一经济成分的存在是由什么决定的?
(2)非公有制经济给人民带来哪些好处?
(3)叔叔家的变化多亏了党的哪些好政策?
(4)“幸福,你我都需要。”请你写一句对人生幸福理解的感言。

材料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材料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三:循环经济就是让能源和物质在经济活动中循环流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资源得到最充分和持久的使用,并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传统型经济与循环经济示意图;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
材料四: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时期的社会主调。创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和谐。
材料五: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为什么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
(2)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关系?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两个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建议或措施。
(4)我们青少年学生能够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做什么?

【聚焦网络热点】材料一:“县委书记戴的表”、“局长日记”、“人肉搜索”等,一个个 “网络事件”屡屡成为关注焦点。有人说:“网络是公民监督的新平台,网上举报属实的案例不少。”有人说:“也存在不经意间曝光别人隐私、造谣中伤的嫌疑。”它到底是反腐利剑还是泥沙俱下?如何看待网上发帖“双刃剑”?网民们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运用所学民主政治权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网民甲说:“我们有权网上发帖……”。网民甲为什么这样说?
(2)网民乙说:“网上发帖也要注意……”。网民乙说要注意什么?
【关注民众富裕】材料二:党的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勾画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发展蓝图。其中,备受各界瞩目的是探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国强”向“民富”的转型之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醒目字眼跃入人们的眼帘,构成“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国富”到“民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实现“民富”?
(3)你认为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有哪些?(列举2个)
(4)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列举2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