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孙叔敖,将死,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
(1)孙叔敖疾          (2)其子曰
(3)吾不也          (4)王以美地封其子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从孙叔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亭止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选自《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睥睨:城上的矮墙。②梁欐:栋梁。③箭:小竹子。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日光澈()②影石上()
之正黑()④良久乃()
(2)下列与“投以小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愈为诚有 B.是必得躬历山川
C.卷石底 D.何不试之足?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甲、乙两段文字写“水”各具特色,它们分别是怎样描写“水”的?试简要分析。

王冕僧寺夜读 《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以头抢地耳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徒以有先生也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完成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①或:有人。②悉:全,都。③还:通“旋”,掉转身。④盍:何。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或君不善学 ②王生不
③王生益④余不
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
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其境过清()② 不可状()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乙文:
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