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甲】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闻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丙】优孟哭马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 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 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释①棺椁:套棺②穿圹:掘墓穴,挖坟坑③赍:送人东西④属:交付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喻) |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
C.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
D.暮寝而思之(之:代指妻、妾、客) |
指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项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官妇左右莫不私王
C.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服衣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下面对《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峰峦如聚”,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群山攒立之状,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
B.第二句写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令的悲愤之情。 |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为后文表达参破功名富贵、世事终归虚无的思想作铺垫。 |
D.《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与妻、妾、客人的对话虽然写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但他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对邹忌说了谎话。 |
B.本文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第一部分的叙事为下面的说理做铺垫。 |
C.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由而庄,以小见大,道理深刻而警策。 |
D.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对君王进行现身说法,使人更觉真实,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
下面对《优孟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楚庄王爱马并与群臣商议善待名马的故事。 |
B.故事写优孟讽谏楚庄王不要“贱人而贵马”。 |
C.优孟采用异于常理的方法功谏,使楚庄正得以幡然醒悟。 |
D.优孟建议把马交给厨师,让人们饱餐一顿。 |
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情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时间是什么?自古多有言说。在桃花源,时间是停滞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在黄鹤楼,时间是虚无的:黄鹤去不复返,( )。陈子昂说时间是孤独的存在:前不见古人,( );李白说时间是烦恼之源:乱我心者,( );晏殊说时间是青春如梦:( ),元是今朝斗草赢;苏武说时间是青春不老:谁道人生无再少,( )。抬望眼,时间是代际延续:江山代有人才出,( );放眼量,时间是胜意达观:自古逢秋悲寂寥,( )。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 顾 |
顾:照顾 |
B.吾射不亦 精乎 |
精:精湛 |
C.康肃笑而 遣之 |
遣:打发 |
D.故不 错意也 |
错:同"措",安放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 之 |
介冑 之士不拜 |
B. 以钱覆其口 |
醒能述 以文 |
C. 而钱不湿 |
博学 而笃志 |
D. 且秦灭韩亡魏 |
年 且九十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景泰 ①间, 吉安刘公宣 ② 代 戍 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 昼夜读书 厩 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 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
吉 安 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右备容 臭
②同舍生皆 被绮绣
③师惊 异之
④ 及启封
(3)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衾拥覆/ 以语使
B.久而 乃和/ 乃公也
C.当余 之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 之作
D.足肤皲裂 而不知/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5)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 帝 以为 扶夷长 ,未到官,追拜会 稽 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 ①养马,妻执炊爨 ②.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 ③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 ④,于是争赇 ⑤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 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 谏 止辄 叱 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 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⑤赇:贿赂。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皆贱 贸与民之贫羸者 |
贸:卖 |
B.伦悉 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
简:选择 |
C.不修威仪,亦以此 见轻 |
见:看 |
D.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
或:有人 |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C.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译文:
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①之上。庄子曰:"儵鱼 ②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濠梁:濠水的桥梁。②儵(tiáo)鱼:俗称白鲦鱼。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尽垩 鼻不伤 |
人不知 不愠 |
B.游 濠梁之上 |
苛政猛 虎也 |
C.子 不知鱼之乐全矣 |
宋何罪 有 |
D.请循 本 |
真无马邪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 而斫之
②臣之 死久矣
③ 鱼之乐也
④ 安知鱼乐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诸葛亮传(节选)
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⑤,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⑥,物理其本⑦,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⑧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戮:这里指“处罚”。⑥庶事精练:精通各类政事。⑦物理其本:治理百姓从根本上入手。⑧峻:严厉。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