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分类 |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
动物狩猎畜牧 |
植物农事耕作 |
天象气侯时间 |
山川河流方位 |
战争兵器 |
服装居住 |
交通 |
文化娱乐 |
宗教 |
数量物性 |
比值(%) |
20 |
17 |
15 |
9 |
7 |
8 |
7.7 |
3.6 |
3.1 |
3.6 |
3.6 |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 | B.兴办教育 |
C.克己复礼 | D.礼法并用 |
《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A.老子 | B.孔子 |
C.墨子 | D.韩非子 |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说:“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
A.能否抵御周边外敌入侵 | 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
C.能否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D.能否镇压地方叛乱 |
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A.强化君主专制 |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C.缓解民族矛盾 | 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是指
A.隋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