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在比较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要认识你自己”时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值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这里,黑格尔强调了苏格拉底认识的进步意义,那就是苏格拉底认识到
A.人成为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 | B.人是个体的感性的人 |
C.人的感知成了一切真理的标准 | D.人的地位与作用 |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加尔文 | B.马丁•路德 | C.克伦威尔 | D.康德 |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是本原 | 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
C.“理”在社会实践就是三纲五常 |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