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当时出现的“这样一些人”的对立阶级是
A.工业无产阶级 | B.工业资产阶级 | C.金融资产阶级 | D.资产阶级新贵族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那么能论证这一说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1992年,中国政府宣布实行分税制改革,组建3个全国性证券公司,调低涉及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由1991年底的737种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
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话在于强调
A.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B.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元璋故里涌春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其中的“划地田”是指
A.土地改革 |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